牵头成立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 主办首届长三角种业发展大会
“打好种业翻身仗” 南京溧水吹响“集结号”



生态优良、风景秀丽的南京国家农高区一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 本文图片由溧水区委宣传部提供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2月28日,首届长三角种业发展大会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的南京国家农高区举行。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的涉农高校院所种业专家、学者和龙头企业代表齐聚溧水,围绕种业发展短板和“卡脖子”技术进行探讨,并联合成立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
随着全国首个区域性种业联盟落户和一项项政策落实落细,南京国家农高区加快推动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发展壮大农业生物育种产业体制机制并日臻完善,打好种业翻身仗,溧水已吹响“集结号”。
种业发展基础实优势足
南京国家农高区作为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被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的重大使命。
会上,落户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裕强透露,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有望获批成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研基础专项平台。
种业科技创新需要一流的平台载体。自成立以来,南京国家农高区先后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7家顶尖农业类高校院所,3个农业类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名单,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种业相关国家和部省级创新平台58个,涉农类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南京市的2/3。
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离不开“起步即冲刺”的先发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基地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工程以及梨、杨梅、大豆、草业等国家和部省级平台9个,研发新品种18个;南京林业大学基地建有林木新品种繁育、亚热带地区优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珍贵园林苗木与特色果树优新品种培育以及桂花、竹子、银杏、冬青、木犀属植物栽培品种等国家和省市林木种苗搜集与繁育类平台8个,研发和收集优良树种29个。南京国家农高区还拥有国内最全的蓝莓、黑莓种质资源库,拥有粮食与经济作物、果树、花卉品种资源3万余份,每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近200个。
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说,全区上下始终坚持“发展第一、干字当头、只争朝夕”,大力弘扬“五不”工作状态。短短一年时间,南京国家农高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5.3%,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23.3%,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超60亿元,建成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基地11.5万亩,先后集聚中植生态集团、水韵苏米等一批优质种业领域企业,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和南京林业大学溧水校区项目先后入选江苏省重大项目。
主动扛起“国家队”使命担当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中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国家大力推进种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十四五”期间,种业发展必将驶入快车道。
南京国家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南京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动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发展壮大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不仅是南京国家农高区的重要使命,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具体实践。
此次长三角种业联盟由南京国家农高区牵头组织,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江苏省种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彰显了南京国家农高区“国家队”和“试验田”的责任担当。
当前,全国种业企业4300多家,持有效许可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90家。已有55家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千亿元。“整合种业资源,形成区域创新优势,才能解决好‘种子’这个要害问题。”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人祥介绍,长三角种业发展联盟秘书处设在南京国家农高区,下一步将发挥联盟的作用,集聚和整合长三角种业资源,从而形成区域创新优势,打造长三角种业研发、交流、交易的平台,发挥南京国家农高区“强磁场”效应,吸引一批种业创新载体和企业加速入驻。
国家现代大宗蔬菜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杜永臣说,建设蔬菜育种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企、研、学协同一体化的蔬菜育种高技术平台和全球布局的蔬菜育种生态平台体系意义重大,他建议,南京国家农高区紧紧抓住农业现代化的“芯”基础,加强各种育种技术创新和育种平台体系建设,扛好“国家队”“试验田”使命担当。
“硬核”政策接连落地
对落户的总部型种业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成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最高给予60万元奖励;成功上市的,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会上,南京国家农高区一系列种业政策率先发布,众多创新性和硬核性内容纷纷出炉。
薛凤冠说,南京国家农高区将重点围绕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做好“从1到百”的培育孵化、推动“从百到万”的展示应用、壮大“从万到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种业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
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以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为龙头,广泛集聚种业创新人才,鼓励园区高校设立园区紧缺人才定制实验室,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最高给予300万元资金配套;进一步加强特色种质资源引进,对通过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并推广应用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打造南京国家农高区种质资源库,全力支持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做好“从1到百”的培育孵化。加快推进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和长三角首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新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港湾式”服务,对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期内给予最高3000万元运行经费和设备补助;对孵化企业办公和试验用地给予50%以上的租金减免,加快推进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使更多的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从百到万”的展示应用。实施“示范100”行动计划,为农高区初创企业、国内外先进技术提供应用示范场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资材的应用和测评。依托白马国际农业博览中心会展平台,每年召开长三角种业发展大会和种业博览大会,助力企业快速打开市场、打响品牌,对南京国家农高区内新获全国种业品牌排名前10的相关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打造“永不落幕”的种博会。
壮大“从万到亿”的产业集群。以工业化思维和集群化战略推动种业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成立种业发展基金,全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育种能力建设。对落户的总部型种业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成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最高给予60万元奖励;成功上市的,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培育壮大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特色种业企业,加快构建种业全产业链生态圈。
“通过培育壮大一批种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特色种业企业,加快构建种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发挥南京国家农高区优势,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溧水力量’。”薛凤冠信心满满地说。
(龚红武 杨长喜 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