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月,海南依旧温暖宜人,在三亚、乐东、陵水等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凝聚起新一年的希望。
种业,被视作农业“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召开,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与此同时,在三亚,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筹备会举行,正谋划新一年中国种业界的群英大会、博览大会和引领大会。
打好种业翻身仗,是时代所需,使命必达。
打好种业翻身仗,需要筑强平台,集聚资源,高标准推进现代种业高地建设。
12月30日,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筹备会在三亚举行。
端牢中国饭碗,种业当自强
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引领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指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业切实担当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其中,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40%,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专家分析,当前,国外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基础理论和原始技术创新不足。我国作物种质资源总量全球第二,但通过深度鉴定应用的不到10%。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种业优先发展、率先突破。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迫在眉睫。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表示,要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12月17日举行的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要做强优势,补上短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打造南繁硅谷,筑巢建高地
国家现代种业基地,是确保良种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十三五”期间,我国种业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为核心、1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农作物用种,240家核心育种场和9500多家扩繁基地辐射带动和有效保障了全国3/4的畜禽用种需求。张桃林指出,着眼“十四五”,要高质量打造国家南繁硅谷,高标准建设好南繁科研育制种基地。
南繁基地,位于北纬18度线以南的海南省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境内。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曾经经过南繁孕育。据统计,南繁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亿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累计增收稻谷4.5亿吨。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年出口约4.7万吨,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95%以上,而杂交稻育制种研究100%经过南繁。
海南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种业创新高地和国际合作高地。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近日接受专访时表示,现代种业、深海科技、航天产业,是海南自贸港“未来产业”。“这三个产业海南有资源禀赋优势。”
俯瞰加速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图源:海南日报
气候得天独厚,聚集效应显著。多年来,这片高效育种的土地共吸引了全国近30个省份800多家单位约600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学者,汇聚着丰富的农业科技成果,为打造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着强有力支撑。为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将传统的单纯育种,拓展为种业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五位一体”格局,2015年,国家启动南繁基地建设重大工程,打造南繁硅谷。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如今,乘着海南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海南正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为核心,以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为两翼,高标准打造国家种业基地。
抢抓时代机遇,着眼新作为
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对种业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赴海南,对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和在海南打造“南繁硅谷”作出重要指示。
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明确,“南繁硅谷”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举办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正当其时。
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要主动作为,办好大会,打好种子“翻身仗”,消除“卡脖子”,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和种业强国建设。据介绍,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于3月20—23日在三亚举行,设主论坛1个,分论坛10余个,涵盖各类行业关注话题,包括水稻、玉米、果蔬、禽畜、水产、农垦种业,海南自贸港种业发展、分子育种创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种业、南繁产业等,同期开展产业对接、洽谈交易、展览展示,在三亚市、乐东县、陵水县设有新优品种田间展示活动。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协新主持筹备会时指出,要落实中央精神、解决技术问题、对接产业发展、调动市场力量,充分发挥海南南繁资源优势,有效开拓国际合作空间,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东表示,海南省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将统筹谋划、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高标准高质量办好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加快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为兄弟省份和南繁单位提供更高水平的设施条件和服务,吸引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汇聚,努力打造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撑。
三亚市委常委周燕华表示,三亚在充分发挥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优势基础上,重点建设南繁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努力将其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南繁硅谷”,服务全国科研人员。
一场大会,正成为新一年行业人的共同期盼,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树立起更强信心。
记者丨叶凤林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