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就是缺钙。缺钙不但影响叶片的生长,还严重影响果实的发育,常造成大量果实发生脐腐病而失去食用价值,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生缺钙,种植户常会喷施各种含钙的微肥,但这种补钙的方法收效甚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容易发生缺钙的原因
对农作物来说,钙镁硫的需求量虽次于氮磷钾,但其需求量也很大。许多肥料中都含有硫,如硫酸钾、硫酸钾复合肥等,硫很容易满足;镁在土壤中一般不容易固定,因此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吸收的镁,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只有钙元素比较特殊,需求量也比较大。土壤中的钙在南方酸性土壤中容易流失,在北方碱性土壤中容易被其中的多种阴离子固定,因此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很少。但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中,对钙的需求量很大,尤其在开花结果期,需求量更大,而往往种植户补充的钙却很少,因此就很容易发生缺钙现象。
虽然钙在土壤中的含量很大,有时比钾多10倍,但钙的吸收量却远远小于钾,因为只有幼嫩根尖能吸收钙。
叶面喷施钙肥效果差的原因
一是因为农作物需求的钙很多,仅次于钾,而通过喷施补充的钙元素,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很少,很难满足作物的需求;二是钙在农作物体内移动时,主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其产生拉力向上移动,其进程缓慢,通过喷施,移动到果实的速度更加慢,因此,通过叶面喷施,很难在短期内快速缓解缺钙症状。
补钙方法
施足底肥:作为底肥施用,是补钙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结合整地施肥,并增施过磷酸钙肥,一般每亩可增施14%过磷酸钙100~200公斤,南方土壤可增施生石灰,对于需钙较多的农作物,一般每亩增施生石灰300~500公斤,可有效补充钙肥。
定期追肥:追肥也是补钙最主要的方法。在番茄、辣椒等农作物开花结果前,开始追施含钙水溶肥,一般每10~15天追施一次,每次追施6~8公斤,也可有效预防缺钙的发生。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只能作为补充,可在开花结果期,喷施0.2%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也可喷施0.01%腐植酸钙叶面肥,一般每7~10天喷一次,定期喷施,可预防缺钙的发生。
(权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