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麦田中后期咋管理 专家帮您出主意
2020-04-17  浏览:444
 

王晨阳(右)在基地调研小麦苗情

     专家简介 王晨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栽培岗位专家、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小麦拔节抽穗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植株抗性减弱,小麦病虫害呈加重发生趋势。目前我省麦田的病虫害种类多,比较普遍的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包括条锈和叶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等,以及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虫害,而且田间往往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威胁小麦生产。针对此,河南省惠农专家在线服务团成员、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王晨阳研究员应邀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我省麦田中后期有哪些主要病虫害?为什么要强调对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两病”的防控?

     王晨阳:条锈病属于远距离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扩展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的特点。小麦受害后,植株叶片大比例迅速染病,光合能力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粒重和产量。赤霉病蔽性强,感染在扬花期,病斑出现在灌浆期,一经发现再去防治已晚;加上目前我省大部分主栽品种属于高感类型,其发生面积大、范围广。赤霉病主要危害穗部,导致局部或整穗发病、霉变,阻止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威胁食用品质和安全。由此可见,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在我省发生范围大、危害大,是威胁小麦生产最主要病害,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和预防。

     近年来条锈病和赤霉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但以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南部地区最重,呈向中部和北部逐渐蔓延扩展的态势。据我省植保部门监测,截至3月24日,已在我省南阳、信阳、驻马店等10个市53个县(市、区)发现条锈病,发生面积81万亩,是近年来同期发生最重的一年。而赤霉病是典型气候型病害,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降雨或田间湿度密度相关。据河南省气候中心预报,4月上中旬我省有多次全省范围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利用该病的发生流行。可见,目前我省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记者:如何才能防治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

     王晨阳:一是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和时机。条锈病防控应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赤霉病防控应采取“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策略,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治,重发地区或田块在第一次用药5~7天再喷药一次。二是选用对路的药剂和剂量。条锈病防治推荐选用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喷雾均匀全面。赤霉病防治可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等,对准穗部均匀喷药,提高喷雾质量。三是提倡统防统治高效施药防控。各地应做好药品储备,组织植保服务专业队,或利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

     记者:中后期麦田水肥管理措施有哪些?

     王晨阳:孕穗扬花期是小麦一生肥水需求量最大时期,也是肥水敏感期,因此保证该期水肥充足供应是实现小麦穗大粒多的基础。

     在小麦施肥方法上,为简化田间作业程序,采用底肥(基肥)和追肥两次施肥方法,一般按基肥60%、追肥40%进行。其中追肥应根据早春小麦群个体的发育状况,在返青拔节期间结合浇水(降雨)进行,对于小麦高产或群体偏大麦田提倡追肥后移方式,以保证小麦正常分蘖两极分化,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因此,小麦抽穗后原则上不再追肥,采取以水调肥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喷施叶面肥,以保证和补充养分供应。

     以水调肥的重点,是保证小麦拔节到扬花期水分供应。该期间若出现干旱情况会造成水肥供应不足,增加穗花败育,导致结实率降低。因此有灌溉条件的麦田,提倡浇孕穗扬花水;进入灌浆中期后不再灌水,避免因穗头重遇风造成小麦倒伏。

     记者:后期小麦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如何预防?

     王晨阳:我省地处南部过渡地带,区域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加之小麦生育期较长,气象灾害多。除小麦在前期常遭受季节性干旱、苗期冻害(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和晚霜冻害外,我省小麦在生育中后期还会遭遇到干热风、倒伏及收获期穗发芽等气象灾害,应加强预防。

     干热风多发生在小麦籽粒灌浆后期,是指连续出现大气干燥、极端温度在35℃以上的大风天气,造成小麦植株迅速失水,叶片叶绿素降解失绿,灌浆期缩短,粒重降低而造成减产。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即在小麦孕穗扬花期或灌浆初期充分灌溉,保证后期土壤水分供应,其次亦可喷施植株蒸腾抑制剂等生长调节物质以缓解高温危害。

     小麦倒伏往往是在群体过大条件下,后期遇大风降雨而发生,其减产程度与倒伏早晚、倒伏程度有关。栽培管理上除选择抗倒性品种,通过适期适量播种、合理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外,中后期主要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对纹枯病、茎基腐病防控以提高植株茎秆抗倒性;灌浆期(花后10天)以后应避免麦田灌水,防止遇风倒伏。

     穗发芽多发生在我省南部地区,成熟后遇雨延迟收获造成穗部发芽,降低商品性和品质。该区域应提前做好收获准备,关注天气预报,成熟后及时抢收。

     记者:优质小麦在中后期如何管理?

     王晨阳:我省优质小麦发展重点是通过抓两头,即抓好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生产,带动整体品质的提升。优质小麦发展重点是搞好品种布局、组织规模化种植、推动订单生产。其中强筋小麦重点在我省北部、中北部发展,而弱筋小麦在我省信阳地区种植。在栽培管理上,强筋小麦在推广“氮肥后移”“灌水前移”等技术措施前提下,中后期要杜绝灌浆期灌水,并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叶面施氮(肥)等措施提高营养品质;而弱筋小麦后期主要是防治病虫害和穗发芽。不论强筋和弱筋小麦,均应做到分品种单收单储,以保证品质的一致性。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四典 文/图)

    

下一篇:小蚜虫“大能耐” 重防控早安排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