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良种攻关为小麦增“绿”添“香”
2019-05-28  浏览:131


良种攻关为小麦增“绿”添“香”


《 农民日报 》( 2019年05月28日   07 版)

 
观摩会现场,来自各地的小麦育种专家、面粉加工企业代表、种子经销商驻足田间,查看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发病情况。

    编者按:三夏大忙将至,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正等待收获。近年来,品种选育趋势逐渐由“高产”向“优质绿色稳产兼顾”迈进。自国家小麦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开展以来,不断涌现出了一批绿色优质品种,为小麦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指明了方向,本期记者将带您看看今年小麦有哪些绿色优质新品种。

    本报记者祖祎祎文/图

    小麦是夏粮生产的主体,夺取小麦夏粮丰收是奠定全年增产的基础。其中,黄淮麦区既是优质强劲小麦的优势产区又是赤霉病常发区,近年来赤霉病频发、重发严重威胁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和口粮安全。自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开展以来,攻关组聚焦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大前沿问题,引导、推进我国小麦品种选育方向的调整,以品种特性的测试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助力新品种选育,加速绿色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5月下旬,小麦攻关组在山东、安徽等地开展抗赤霉病、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现场展示观摩,集中展示、推介了一批绿色优质小麦品种,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抗病品种发力阻击“烂麦头”

    “小麦赤霉病曾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但近年来,由于耕作方式和气候的变化,黄淮麦区也已逐渐成为赤霉病病害的常发区。”5月21日,在安徽宿州举行的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抗赤霉病品种展示观摩会上,国家小麦良种攻关组首席专家许为钢指出,在赤霉病迅猛的发展态势下,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品种选育尤为迫切。

    当前,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扬麦、宁麦、镇麦等一系列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不论在抗病品种的选育、抗病基因挖掘、分子技术应用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但在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黄淮麦区,具有黄淮生态类型的育种亲本材料非常匮乏。”许为钢表示,与长江中下游麦区相比,黄淮麦区赤霉病抗性育种工作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

    因此,小麦攻关组的目标十分明确,通过确立“从现有推广品种寻找,在育成新品系中筛选,在新品种中创育”的攻关策略,筛选、培育一批抗赤霉病品种,并实现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黄淮麦区以前没有系统的鉴定圃,只能拿到福建等地鉴定,但发病压力过重,导致鉴定品种‘全军覆没’,难以分辨抗性差异。”许为钢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攻关组选定了河南南阳、江苏扬州、安徽庐江三个鉴定圃,并选用黄淮麦区品种作对照,适当放宽鉴定指标,“量身打造”黄淮麦区抗赤霉病鉴定体系,提升了黄淮麦区育种材料抗性鉴定水平。自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开展以来,通过鉴定圃鉴定的小麦品种(系)和种质资源材料3930份次,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黄淮生态类型特点的抗赤霉病新品种和育种材料。

    由于赤霉病每年的发病情况不同,只经过某一年的发病情况来判定品种的抗性并不准确,导致很多已有品种的抗性等级被“误判”。遵循“从现有推广品种寻找”的思路,攻关组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和重新鉴定,选定一批包括西农511、瑞华麦520、郑麦0943等中抗、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并发挥企业带动优势,推动了这些品种在黄淮麦区的大面积应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为抗小麦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江苏省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马鸿翔表示,在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工作中,“难以创造发病条件、难以一步接种、难以鉴定抗性等级”是抗赤霉病品种鉴定工作过程中的“三大难题”。攻关组建立的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平台,大大加速了黄淮麦区抗赤霉病品种选育进程。

    在实际的粮食生产中,只具备一种病害抗性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抗病育种过程中,在以赤霉病作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提高品种综合抗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补充道。据了解,此次参展的品种除了抗赤霉病这一项基本“本领”,往往还具备了其他绿色优质特性,如强筋、耐热、抗条锈病品种西农511,强筋、抗寒的节水品种中麦5051,抗寒、耐热、抗白粉病的宿4185等一系列多抗广适、农艺性状良好的优质品种。

    “赤霉病发病形势迅猛,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抗病品种选育是实现绿色植保的根本保障。”康振生表示,“赤霉病发生受栽培条件、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除了选育抗病品种,还需要凝聚植保、栽培等领域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

      优质麦产业化始于品种关键在“化”

    “藁优2018制作的面条质量好,麦香味浓、藁优5766稳定时间达到54分钟、济麦44品质指标非常突出、科农2009不仅品质好,还具有白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害的抗性优势……”5月22日,在位于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孔桥村1800亩的优质小麦示范区内,集中展示了具有黄淮麦区代表性的1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和27个优质强筋种质资源,来自各地的小麦育种专家、面粉加工企业代表、种子经销商纷纷驻足田间,观摩点评。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质小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种企、育种部门的重视。2018年国家审定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三年前增加了近50%,标志着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稳产的基础上迈向了高产、优质、绿色并重的新台阶。

    “对于小麦良种攻关组来说,我国优质小麦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小麦良种攻关组首席专家许为钢指出,“出精品,创品牌”是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下一步工作方向。

    “不同于高产品种的选育,优质麦品种的选育要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将地域优势发展成产业优势。”许为钢指出了优质麦品种选育的关键,“良种攻关绝不能仅仅局限在品种选育上,还要将品种推到实际生产中去,融合到全产业链的发展中去。”

    当日,在山东潍坊举行的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展示会上,山东农科院作物所、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和山东鲁粮集团进行了优质小麦产业战略合作签约,鲁研公司和南顺集团、临邑富民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分别签订优质小麦订单收购和种植协议。

    这只是国家小麦良种攻关成效的一个缩影。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自上世纪90年代与南顺集团合作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订单生产,破冰了我国优质小麦产业的发展困局。

    “订单”有效拉动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及产业化经营,但签约优质专用小麦订单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小麦的品质和供应不稳定是导致履约率低的主要原因。南顺集团采购部总经理周昭扬表示,由于收割期天气影响、品种退化、农户田间管理等问题,每年实际执行率只有30-50%。

    优质麦产业化的关键在哪?“优质麦产业化不仅仅是优质品种的产业化,优质品种出来也不一定都是优质麦。”国家小麦良种攻关组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指出其中的关窍,“优质麦产业化发展始于品种,但重点在于‘化’。”

    怎样使优质品种实现产业“化”的跨越?如何解决订单农业履约率低的难题?赵振东表示,除了品种本身,气候、土壤和种植者是影响优质麦生产的三大因素,优质麦生产核心基地建设和田间管理技术服务是破题我国优质麦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孙好勤表示,“通过举办本次展示和鉴评,向社会推荐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满足高质高效面粉加工业和市场需求,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的品种支撑。”

小麦品种面面观

    济麦44

    看点:半冬性,早熟,越冬抗寒性较好,亩最大分蘖102.0万,亩有效穗43.8万,穗粒数35.9粒,千粒重43.4克;抗倒伏,熟相好。

    品种档案:长芒,白壳,白粒、角质、椭圆型。成株期抗条锈病、高抗秆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抗土传小麦病毒病、中感赤霉病、低感麦蚜。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03.7公斤;2017-2018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0公斤。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5.4%,湿面筋含量35.1%,沉淀值51.5mL,吸水率63.8mL/100g,稳定时间25.4min,面粉白度77.1。

    藁优5766

    看点: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1天。株高67.7厘米。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饱满。

    品种档案:亩穗数41.8万,穗粒数35.5个,千粒重39.1克。2010-2011年度冀中南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5公斤。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84%,湿面筋含量30.4%,沉降值39.2mL,吸水率62.4%,形成时间38.2min,稳定时间53.0min;2012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5.71%,湿面筋含量31.9%,沉降值44.2mL,吸水率60.9%,形成时间33.8min,稳定时间53.0min。

    资料来源: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
下一篇:云南省2019年审定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品种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