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中国种业硅谷如何“链”成?
2018-09-18  浏览:54


 中国种业硅谷如何“链”成?
 
《 农民日报 》( 2018年09月18日   05 版)
 

▲图为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上,柬埔寨种业客商详细询问参展种子的性状。
 
    编者按:日前,在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上,长沙市发布了《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以隆平高科技园为核心区域,到2025年全面建成“中国种业硅谷”,为此长沙市出台“中国种业硅谷”政策10条,加大人才引进、产业链布局、品种创新等支持力度,向“建设国际一流产学研基地”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张振中杨娟文/图
 
    农为国本,种铸基石。
 
    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的湖南,始终肩负“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使命。湖南省会长沙,更是敢于担当,早在2016年隆平高科技园提出,要高举袁隆平院士这一面旗帜,把隆平高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企业,把华智生物“国家水稻分子育种平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协同研发创新平台,把隆平新区建设成中国一流的生物育种技术及产业聚集区。
 
    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意见》出台,长沙市结合本地实际,以2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而每条产业链都由相关市级领导担任“链长”,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其中,基因技术产业链纳入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指挥部”落地隆平高科技园,“链长”由长沙市副市长陈中担任。
 
    “要‘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在建链上动脑筋、强链上下功夫、补链上出新招、延链上做文章。”陈中表示,长沙市政府将在政策出台、峰会举办、产业链招商上给予支持,助推隆平高科技园抢占制高点,争夺话语权,早日实现“打造中国种业硅谷,建设国际一流产学研基地”的目标。
 
    建链:好政策让“种子”生根发芽
 
    在隆平高科技园建成“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底气何在?
 
    “建设‘中国种业硅谷’,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推进基因技术产业链,隆平高科技园具备一流的品牌优势、雄厚的科研优势、突出的产业优势、良好的政策优势。”这是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缪晨光给出的答案。
 
    长沙是杂交水稻技术的发源地,有着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创新团队,官春云院士领衔的油菜遗传育种团队,还有隆平高科以及正在打造种业共享科技平台的华智生物等。此外,长沙还聚集了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等种业研究平台,有建设基因技术产业链的先天基础。
 
    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包括基因技术研究、设备厂商及耗材和基因技术的大数据的上游产业链,包括基因检验技术的分析和检测公司等的中游产业链,以及包括种业公司在内的下游产业链。
 
    建链还需补链,长沙提出,要对照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对比外地找差距推动精准招商,面向国际名企招大商,出台精准政策大招商。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而优质种业项目又何尝不是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在缪晨光看来,好政策就是阳光雨露,有了好政策,才能让更多的“优良种子”在长沙这片种业沃土上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在9月5日到7日,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上,最受瞩目的是《中国种业硅谷(长沙)发展规划(2018-2025年)》和《建设“中国种业硅谷”政策10条》现场发布。《政策》从如何吸引国内外种业总部集聚、培育种业平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融资上市、产业链布局、品种创新和成果转化等10个方面出发,提出打造一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政策链。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提出,对长沙市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最高将得到1亿元项目资助。
 
    强链:创新联盟助力智种未来
 
    “在强链上下功夫,要瞄准市场创新种业、智种未来,把现有产业链企业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优的做尖。”陈中说。
 
    诞生长沙的隆平高科种业,从1999年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研发体系,到如今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覆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涵盖生物技术、传统育种、品种测试三大平台,成为中国种业板块“领头羊”。
 
    “隆平高科的成长,关键在于商业化育种之路的选择。”湖南省种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隆平高科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水稻商业化育种模式,按照“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要求,建立“工厂化、分段式”育种创新流程,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高度共享、育种创新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大幅提高了育种创新效率和品种持续产出能力。
 
    “硅谷”的建成,离不开育种技术的创新。9月6日,在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现场,记者目睹了分子育种技术带来的力量。在华智生物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两株超优千号亲本材料的对比吸引了记者眼球,记者注意到,同样的材料,其中一株有白枯稻叶,另一株则青翠挺拔。
 
    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健介绍,“健康”的亲本材料就是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后的成果。“超优千号品种有很多优势,但不抗白枯病和稻瘟病,通过分子育种能够快速地把优良材料找出来并保留,同时,将抗白枯病和稻瘟病的基因导入,由此完成基因的定向改良。”张健表示,一个性状定向改良,常规育种需回交6代,才能达到99%纯合的后代,分子育种只需要3代就能达到,育种周期缩短了一半。
 
    “常规育种将逐渐升级到分子育种、生物育种、智慧育种。”张健告诉记者,为形成种业发展合力,2016年,隆平高科和华智生物牵头成立了长沙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合了全国40多家国内著名种业龙头及科研院所,促进产学研合作。目前,华智正在搭建全基因组分子育种研发创新平台,是为未来启动智能设计育种的研发打基础。
 
    延链:示范基地对接农民选良种
 
    育种一头连着高新技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研成果要如何对接下游市场,这就需要延长产业链。
 
    为了对接市场,打通种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促进信息交流,浏阳市在北盛镇建立了“水稻新品种超市”,定期主办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交流会,种植农户可在新品种超市“看禾选种”。
 
    在第一届长沙种业硅谷峰会暨种业创新成果博览会田间展示区,300多亩水稻展示基地里,汇聚了全国南方13个省的81家科研种子企业及单位的优良水稻品种535个。品种主要包含四大类:国家水稻核心示范品种、湖南双新展示品种、湖南企业联合体生产试验品种、成果交易平台品种。水稻展区6大区域,以参展企业为单元,以彩叶稻作间隔,将不同熟期品种分类后统一播种、统一移栽、个性管理,真实呈现出各品种的典型性状。
 
    好品种还得搭配好技术。现场“印刷播种”等4项栽培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重点展示,种植大户不仅能带回好品种,还能学到最新的种植技术。
 
    “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的成功打造,无缝对接了农民选择良种、企业推广良种,大幅提高了主导品种覆盖率,有助于长沙建成‘中国种业硅谷’。”湖南省种子协会秘书长闵军说。
 
“链”成合力“种”出希望
 
    张振中杨娟
 
    湖广熟,天下足。杂交水稻技术,是近年来从湖南递给世界的一张金字名片。名片蕴含的,不仅仅是一项项技术、一串串成果,更是一个大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责任和担当。
 
    今天,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但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仍有8亿多人吃不饱饭,而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约10亿人口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
 
    一面是国人对粮食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一面是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在挑战和机遇面前,长沙市委市政府扛鼎责任,审时度势,“链”成合力,“种”出希望。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无论是政府、还是种企,对打造“中国种业硅谷”都满怀信心。这份信心源于——
 
    一个目标引领航向。长沙提出,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资本为纽带,聚集种业优势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种业自主创新,建成“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一流的“中国种业硅谷”,振兴民族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种业强国。
 
    多项行动“链”成合力。围绕目标,长沙发布《建设“中国种业硅谷”政策10条》,条条干货,打造了一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政策链。
 
    科技创新“智种”希望。“硅谷”的核心在于创新,正在搭建的全基因组分子育种研发创新平台,将逐渐改变传统的育种方式,让分子育种、生物育种、智慧育种成为主角。有了科技作支撑,中国有望从种业市场大国蝶变为种业产业强国。
下一篇:岑巩4万余亩“金种子”喜获丰收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