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曲靖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曲靖玉米产业规模大、规格高、效益好、体系全、链条长,在全省及西南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曲靖是我省的玉米主产区,2008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243万亩,总产量13.3亿公斤,总产值21亿元,占全省玉米面积和产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作为曲靖玉米产业技术支撑单位的曲靖市农科所成立于1958年,拥有资产总额2000多万元(其中:试验基地100亩、科技示范园76亩、日光温室20亩、实验室6580平方米),现有科研人员37人(其中:研究员4人、高级农艺师15人)。长期以来,曲靖市农科所把玉米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专设玉米研究室从事玉米科研推广工作,与国际玉米改良中心、省农科院及其他市(州)农科所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在省农业厅的直接领导下,历来由所长亲自挂帅,牵头组织实施了“云南省优质玉米新品种协作选育及示范推广”等多个重大项目,共育成并推广“靖单系列”、“群单系列”玉米新品种9个,常年推广种植面积150余万亩,新增粮食6000多万公斤,新增产值上亿元,在省内玉米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全市乃至全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对以曲靖为中心的云贵高原玉米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曲靖市农科所是 “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 云南省优质玉米育种及示范推广协作项目牵头单位,是云南省“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云南省玉米攻关项目主要协作单位,1980~2006年共育成并通过省(市)审定靖单系列、群单系列玉米新品种9个(其中,有6个新品种选育分别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980年育成1986年通过省级审定的靖单8号,名列云南省玉米新品种前茅,在全省引起轰动,成为云南当时的主推品种。1993年育成2001年通过省级审定的靖单11号是云南省第一个硬粒型高赖氨酸玉米品种,突破了硬质胚乳没有高赖氨酸品种的瓶颈。2003年育成2006年通过省级审定的靖单13号丰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尤其对穗粒腐病有较强的抗性,成为滇东北目前的主推品种,种子一直供不应求,非常紧俏。
在做好育种工作的同时,曲靖市农科所狠抓了良种良法配套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行了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项目合同责任制管理,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合同,严格进行奖惩,联合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和种子部门,安排承担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任务,明确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做到人员、任务、地点、面积四落实,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四同步,建立健全了选(引)、育、繁、推、销的产业化运作体系,累计示范推广靖单系列、群单系列玉米品种800余万亩,增加粮食3.2亿多公斤,增加产值4.8亿多元,为曲靖市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云南山区推广自育杂交玉米新品种239万亩亩增93.5公斤”项目1995年获国家农业部丰收1等奖,“推广高原自育玉米新品种280万亩”项目2006年获国家农业部丰收一等奖,“云南省十地州256.2万亩杂交玉米综合增产技术推广”项目1998年获国家农业部丰收3等奖,“协作推广优质杂交玉米新品种194万成效显著” 2004年获省农业厅农技推广一等奖。
最近,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强化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的交流协作,打造玉米科研创新“航空母舰”,曲靖农科所积极申报了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育种与繁育研究室和玉米综合试验站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云南省曲靖市玉米原原种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力求通过项目带动,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重铸新辉煌。(云南农业信息网 黄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