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耕有三好,烂泥、杀虫又死草。”近日,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甘棠镇乐群村,水稻制种大户姚祖海一边耕地,一边给村民传授“种田经”。
47岁的姚祖海从事杂交水稻制种已有20个年头,时下又值春耕备耕时节,浑身干劲的他赶了个早,从大年初四开始便开动耕田机,准备将新承包的100亩制种田全部翻一遍。
靖州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气候宜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风力小、极端气候少,是“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名副其实的“黄金宝地”。甘棠镇共有水田2.6万亩,其中更是有一半以上适合制种。近两年,在姚祖海等人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加入到了制种的队伍中来。
今年,甘棠镇计划推广制种万余亩,并着力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以此带动贫困户增收。为此,该镇为农户和种业公司“牵红线”,引进了湖南金稻种业、安徽荃银高科、深圳兆龙种业等企业,在大桥、建国等9个村建立制种基地,抱团发展。
为了确保种子纯度,要求制种区域集中连片,面积要在100亩以上,中间无插花,以形成自然隔离带。为此,甘棠镇里特意安排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确保制种田面积。
杂交水稻制种还是一门技术活,一般农民干不好。甘棠镇农技员告诉笔者,镇里协调安排种业公司的技术员和农技站的农技员走村入户,全程指导整田、催芽、浸种、播种、盖膜、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统一调度,同步处理。
“以前在外面打工,看到制种产业有‘钱景’,我就回来承包了80多亩水田。按一亩收入3000元算,一年就是20多万元,比打工强多了。”回乡创业的乐群村青年黄开文说。 刘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