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看这五年:良种攻关成绩单
2017-10-09  浏览:715

看这五年:良种攻关成绩单
 
由跟跑到领跑

《 农民日报 》( 2017年10月09日   06 版)

 
    资料图
 
    王蔚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距实现种业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品种是种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种攻关是种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种业日新月异的夺目光彩。
 
    实行良种攻关,重点是推出一批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新品种,使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率达到20%以上。自国家组织四大作物良种攻关以来,科企联合体完善育种创新和利益共享机制,一批机收籽粒玉米、一级优质米、抗赤霉病小麦、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节水、节肥、节药的绿色品种被培育出来,其性能性状在星罗棋布的样板田里得到了充分展示,新品种推广获得了扎实的依据,农民选种有了直观的参照。良种攻关还挖掘和筛选出了一大批特色专用品种和优异种质,种质和自交系拓宽了育种基础,特色专用品种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良种攻关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的研发效率,提升了自有品种的品质,国产品种主导性进一步增强。目前,大宗作物均为自选品种,从玉米本年度区试参试品种看,有20个品种达到国家审定标准,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竞争力。从参试团队看,国内团队与国外团队水平已处于同一方队,这充分显示我国育种水平已由跟跑跃进为齐跑乃至领跑。
 
    突破性创新品种呼唤新的生产方式,传统的耕作制度、农业设施正逐步被改进或取代。两年来,良种攻关坚持制度创新,按品种、区域优势布局新产业链,延长原产业链,种植技术、收获机械、加工工艺与品种的紧密度更高,匹配度更强,效果更好。生产方式的改变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深受农民欢迎。近年来兴起的水稻直播、籽粒玉米机收等都是品种引发的成功变革。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脚步加快,良种攻关的意义将更加凸显。
 
    本版资料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技服务中心提供图表制作马紫函马紫函
 
水稻

 
    共享材料60份
 
    中国杂交稻在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方面的优势显著。本着协同攻关、资源共享原则,今年3月,在北京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会议上各成员单位签署了“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材料、信息、人才共享协议”,根据协议内容,4月初在海南进行了育种材料交流,确定了2017年共享优质、环境友好、适合轻简化生产育种材料60份。本年度征集水稻良种攻关联合体35个成员单位256个育种材料申报品种权,其中新增品种137个。
 
    72个参试品种
 
    在联合体成员单位中征集东北、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籼稻、长江中下游粳稻、华南等5个水稻主产区优质、抗逆特色新品种,开展联合试验,试验规格、抗性品质鉴定等参照国家区域试验。参试水稻新品种(组合)共72个,分单季晚稻、连作晚稻和粳稻3个组。其中单季晚稻组41个,连作晚稻组20个,粳稻组11个(其中2个为杂交粳稻)。单季晚组以丰两优4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连作晚稻组以五优30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粳稻组以秀水134为对照。
 
    20个百分点
 
    今年6月,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品种进行审议,水稻有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占水稻审定品种17.4%,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抗以上,过去三年只有3个品种达到中抗以上,仅占三年水稻审定品种6.7%。优质稻占水稻审定品种60.9%,优质稻率比过去三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隆两优534、荃优华占、隆两优黄莉占等8个品种达到1级优质稻标准,过去3年审定品种中只有2个品种达到1级优质稻标准。今年是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自行开展试验申请绿色通道审定的第一年,绿色通道通过审定的杂交水稻97个,占水稻审定品种的54.5%。
 
    167万亩
 
    2017年杂交稻制种面积持续高位,达167万亩,比2006年增加4万亩。企业更加注重分散风险,主要基地面积稳定且分布更加均衡,四川、湖南、江苏、福建、江西5个基地大省制种面积均在20万亩以上。今年是两系稻最好年份,除海南、湖南因灾害有所损失外,其他地区制种生产正常。制种产量单产和总产达到2013年最好水平。
 
玉米
 
 
    80多个新自交系
 
    通过联合攻关,新型品种培育取得突破。共发掘适宜绿色、高效发展的优异种质资源600余份,创新新型自交系80多个,有效拓宽了育种种质基础。本年度安排了2200份育种材料抗旱性鉴定与筛选试验;1700份育种材料耐低氮鉴定与筛选试验;1615份育种材料抗茎腐病和穗粒腐病鉴定与筛选试验……对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利用高密度分子标记芯片检测技术鉴定了300余份优异种质的基因型,划分了类群,建立了分子身份证。
 
    6085个组合
 
    在东华北、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开展优异组合集中筛选,对新配制的杂交组合进行鉴定与评价,促进公益性研究单位优良品种向种子企业转移,实现早期介入、早期合作,建立科研教学单位产品向企业转移的快速通道。每个主产区各3点共安排鉴定了6085个组合,试验规模达240亩以上,重点筛选早熟、耐密、抗病、抗倒、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的苗头组合,对筛选出的表现突出的前50个组合进行更大面积、不同生态区的测试。与此同时,玉米攻关联合体于2016年初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玉米良种重大科研协作攻关联合体育种中间材料、DH系、优良自交系及相关技术有偿共享方案》,集结各方优势要素深度合作,共同提高育种能力及协作水平,多出、快出好品种。
 
    试验总规模3500亩
 
    为了快速筛选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并尽快通过审定、应用于生产,在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技中心指导下,玉米公关联合体在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开展了国家机收组区域试验,制定了试验规范,起草了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国家审定标准。过去两年内已完成了150个品种的区域测试、270个品种的预备试验和11个品种的生产试验。本年度继续对新征集的74个苗头品种进行区域测试,对119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18个品种进行生产试验,全国试验地总规模达3500亩以上。吉单66、泽玉8911、京农科728等8个品种成为我国第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审定推广后将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小麦
 
    7病2虫抗性
 
    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由15个优势科教单位和10个种业公司组成联合体实施。本年度联合体单位在全国12个试点累计鉴定了720份育种材料的7病2虫抗性。筛选出赤霉病中抗以上材料37份,筛选到的优良种质由全体参加单位共享。赤霉病抗性育种攻关方向从过去单纯追求高抗品种确定为长江中下游主要培育中抗以上、黄淮南片主要培育相当于中抗的生产品种。中玉金标记公司负责利用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抗赤霉病品种,已证实了两个标记位点(FHB1和FHB5)的有效性。河南、山东、北京的研究单位利用远缘杂交后代,培育出中抗赤霉病新品种。
 
    5大系列
 
    联合体单位分别面向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三大主产麦区培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新品种,加速推广已经进入生产的新品种。河南的郑麦、周麦、百农系列,河北的石麦、衡麦、中麦系列,山东的济麦、山农系列,江苏的扬麦、华麦、宁麦系列,以及安徽的安农、安科系列,都有新品种推出。目前正在努力扩大新品种推广面积,尽快实现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62个优良品系
 
    新品系鉴定试验参照国家区试预备试验的规模安排。本年度由8个种业公司共同负责黄淮北片、黄淮南片西部、黄淮南片中东部、长江中下游、长江上游和华北抗旱节水6个新品系筛选试验,共计设置了40个试验点,从219个新品系中筛选出62个优良品系,升级参加新品种大区试验。
 
    65个示范县
 
    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牵头,联合攻关种业公司参加,在黄淮南片、黄淮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区域进行大区品种试验。主要依托种粮大户,在65个示范县落实了65个试验点,测试41个苗头品种。其中黄淮北片22个点、20个品种,黄淮南片23个点、16个品种,长江中下游20个点、5个品种。每品种播种半亩地,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由15个具有技术优势的科教单位,分头检验苗头品种的抗病虫(7病2虫)、抗逆(冬季低温、春季冷害、后期高温、干旱缺水、湿害、穗发芽)、冬春性和DNA指纹,以及营养效率、关键养分、原粮等级与加工品质,终选出17个优良品系进入第二年重复试验。
 
大豆
 
    亩产超200千克
 
    国家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组选取黑河43、金源55、北豆40号、东升7号、中黄901等优质高产大豆品种,分别在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开展大豆绿色高效技术集成及大面积生产示范,根据8月中旬的测产结果,多块示范田亩产都能超过200千克。
 
    1200份样品
 
    项目对全国1200多份大豆样品进行55种成分分析,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国不同产区的大豆品质特点,筛选出黑河43、中黄42等一批品质优良的大豆品种,为大豆的深加工产业和不同产区的大豆产业发展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300个测试品种
 
    在大面积生产条件下,对300个具有较好区域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优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苗头品种,进行田间测试,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10亩。筛选出好的品种将用于2018年的大面积示范。
 
    绥农52
 
    材料创制和品种选育单位利用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分子育种手段开展新材料创制和新品种培育。2017年培育出绥农52、绥农50、绥农48、蒙豆44、金源71等大豆新品种。其中,蒙豆359、皖豆21116等通过国审
 
    17个新育成品种
 
    在黄淮海南片大豆主产区开展夏大豆南片品种联合体试验,设置15个试验点,鉴定评价17个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和品质等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国家大豆联合体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
 
    14个组别
 
    分别在东北春大豆极早熟区、早熟区和中早熟区,黄淮海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设立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总共设置14个组别,155个试验点,对联合体选育的新品系进行多点性状鉴定。
 
    11个试验点
 
    在黄淮南片大豆主产区的11个试验点分别开展大豆品种麦茬免耕试验和高密度试验,筛选适合黄淮流域夏大豆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耐密植大豆新品种,以满足种植制度调整及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高密度鉴定试验种植密度为2.0万株/亩。
下一篇:花生新品种“豫花22”示范现场观摩会举办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