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小麦已进入春季生长和管理的关键时期,这是小麦一生中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合理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为保障我市小麦持续优质、高产、稳产,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因地因苗制宜,加强肥水管理,提出我市2017年度小麦春季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一、返青至拔节期肥水管理
返青拔节期肥水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体的变化,根系的发育,进而影响到粒数和粒重,对产量影响极大,所以在管理上一定要根据苗情和墒情,科学管理。
(一)科学运筹肥水,合理追施大量元素肥料
1.晚播麦田,小麦进入返青期后,应分情况进行田间管理。对目前表墒不足,以及整地质量差,土壤悬松的麦田,要及时浇水保苗,促蘖增穗,抗旱防春寒。对一般晚播,脱肥发黄,群体较小的麦田,结合浇水抓紧时间追肥,一般结合底施肥情况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追肥,中耕与追肥一同进行,效果更好。对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麦田,如果麦田墒情适宜,要看天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2.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早春应控制春季分蘖过多发生,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3月底4月初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特别是今年播期早、播量大的麦田,要在返青至起身期采用镇压、深锄、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制春生分蘖滋生,抑制基部节间伸长,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预防后期发生倒伏。对有脱肥症状的旺长麦田,追肥浇水时间可适当提前,以防旺苗脱肥转弱。 3.对于一、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春季管理要前控后促,可在拔节后期3月底4月初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 4.对于岭旱地麦田,春季趁墒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5.对优质小麦,要根据苗情科学抓好强筋小麦前氮后移关键技术,同时要针对不同品种特征特性,抓好纹枯病、赤霉病综合防控、预防后期倒伏等针对性技术措施落实。
二、抽穗期施肥管理
抽穗期施肥管理是进一步确保我市夏粮丰收的技术关键。根据小麦长势、土壤养分状况,以叶面追施为主,结合“一喷三防”,合理喷施,综合促防。
(一)中高肥力或偏旺生长麦田
以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主,亩喷施量不低于200g,若喷施其它水溶肥料,亩喷施量不低于50mL或50g,降低干热风的危害,提高小麦粒重。
(二)晚播与基肥施用不足麦田
视苗情与土壤供肥情况,选用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机水溶肥料(含聚谷氨酸类),迅速补充营养,满足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结实率。
(三)旱作麦田
以选用具有抗旱作用的黄腐酸液肥为主,同时,结合小麦生长实际,喷施磷酸二氢钾、大量元素、有机水溶肥料等营养类水溶肥料。
三、叶面喷肥技术
大力宣传、推广叶面喷肥技术,正确把握喷施时间、喷施浓度和喷施方法,切实提高肥效。
(一)喷施时间
晴天喷肥,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16时后,尤以下午16时至17时效果最好。若喷后4小时内遇雨,须重喷。
(二)喷施浓度
肥液浓度过高,常常会造成肥害,一般气温较高时,在作物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应坚持就低原则。不同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磷酸二氢钾0.5%-2.0%,农业部登记的各类水溶性肥料喷施浓度以使用说明为准。
(三)喷施方法
全面、均匀喷施,滴水为度,尤其要注意喷洒叶片背面和生长旺盛的上部叶片,增强吸收力能力与吸收速度。对脱肥重、墒情差的麦田,或喷肥期出现干热风时,要酌情增加喷肥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