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业界“声音”
2017-02-27  浏览:33

    品种审定制度就是种业的风向标、指挥棒,品种审定的目的是评价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拥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品种审定可以被称为种业界的“高考”,品种要想通过审定,需要过“指标关”“数据关”“投票关”。过去,由于试验的一元化、标准的固定化和票数的比例化,导致企业经常为了品种通过审定而去“跑指标”“跑数据”“跑票数”,品种审定出现了脱离工作本身目的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开展了一些改革,扩大审定渠道,一个品种也可以试验,效果更加接近生产;以品种抗性为核心,放宽产量要求,“跑点”失去价值;采用主审负责制,对于符合条件而未通过的品种需要进行说明。品种的好坏应该交由市场来决定,品种审定应该回归其原本的目的。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处处长
 
    马志强
 
    商业化育种始终以企业为主体,育种目标市场化,以市场需求导向作为科技研发的方向。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品种“农民愿意种、种企愿意推、粮企愿意收”。过去的育种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品种的研发方向没有真正面向市场,而是为了做项目、出成果。另一方面,研发过程过于依赖科研人员个人,导致效率低下,重复劳动难以避免。近年来,隆平高科进行了一系列科研体制改革,划分科研环节,明确不同人群的责任,倡导科研人员团队作战、分工合作。同时,在激励机制上进行探索,尝试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将品种开发提成、股权等部分纳入到科研人员收益中来,让科研人员仅仅依靠扎实的科技研发就能够获得相适应的报酬。而在内部的职称评定上,也改变过去以论文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实际的科研成果,研发出的国审品种和销量必须达标。通过多种手段,促使科研人员更加专注于科研,从科研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推动公司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设。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远柱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挑战,其中不少面临被淘汰被整合的局面,此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为了要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必须要找到战略转型的方向,一方面要从单点深耕走向一站式服务,深刻影响产品格局。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产品服务差异化,符合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从提升专业能力和优化组织构架上下功夫。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能否由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要想把产业链延伸,就必须要有足够强大号召力的核心产业,就好比棉花糖是根据竹签的旋转而变大的,种业就要当好产业链的“竹签”。在产业链各位置的价值上,农化比种子大,粮食又比农化大。上游附加值高规模小,下游附加值低规模大,是一个规律。在企业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自特点,需要协同发展。我们企业的愿景就是要通过拓宽产业链,树立农民规模化种田的信心,做现代农业产业化升级的推动者。
 
    ——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章瑞
下一篇:山东阳谷选良种备春播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