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机收品种,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 农民日报 》( 2016年10月24日05 版)
本报记者 王澎
选育正加强——主导品种有没有
连日来,各地围绕玉米籽粒机收举办的现场示范观摩会各具特色,黄淮海围绕小麦玉米双机收选拔的“双早双晚”品种已取得突破,一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5%的玉米品种已经凸显。
已经连续开展两年的东北玉米籽粒机收项目一直在挖掘和开发适宜东北各个不同玉米主产区的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如今,“德育919”、“翔宇998”、“华美1号”、“迪卡516”、“吉东705”等品种已经成为吉林省的推广品种,在未来有望成为引领东北玉米籽粒机收的主导品种,“京农科228”、“迪卡517”、“丰垦139”、“玉龙9号”等十多个品种也在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进行探索。
“从吉林省核心区以及20个示范展示点种植的27个品种来看,有部分品种与适宜机收的性状条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可喜的是,还有很多品种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宜机收性状,可以进行机收籽粒推广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郑清在分析数据后评价说,“从多点实收的效果来看,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匹配可以降低籽粒机收推广的难度。较高的农机性能可以部分弥补品种农艺方面的欠缺;农艺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对农机性能的要求容忍度更高。参试机型改进一些参数,更能贴近东北区域需求,例如行距要更加灵活,以适应吉林省多样的种植模式,农机具应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此外,吉林省玉米普遍茎秆高粗,收获机械的动力强劲有利于提高机收效率。”
纵观东北四省区籽粒机收玉米品种情况,成型品种并不很多,主要集中在极早熟区域,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等广大区域依然缺乏成型的定向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目前,在东北广泛实施籽粒机收的品种主要是‘德美亚1号’。”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主任陈学军说,“其他品种大都处于探索和示范阶段。”
有了好品种——收获机械跟不跟得上
种植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可以增加种植户的效益,而购买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呢?东北玉米籽粒机收项目分析了黑龙江五大连池农场和双城东官农业合作社购买使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的成本与效益。“以价值180万元的凯斯6088玉米籽粒直收机为例,作业季按每年30天计算,每天作业面积为50公顷,每公顷收费1000元,作业成本105元,年度效益为45万元,机械使用寿命为10年,收回成本需要4年时间,在本回收之后的6年,能够净赚270万左右。”陈学军分析说,“无论是国产机型还是进口机型,成本回收期都在4年左右。”
国家统计局2014年与2015年数据显示,东北四省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超过全国的40%。“东北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2亿亩,其中适宜机收面积约为1.2亿亩,约为全部玉米种植面积的61.5%,这些面积中籽粒机收玉米种植面积仅为3.35万亩,仅占全部机收面积的0.1%,可以说基本是空白。”陈学军说,“即便算上黑龙江垦区的800万亩和内蒙古垦区的23.8万亩,也仅有3.6%。”
根据东北四省区农机局(站)的调研情况看,东北四省区籽粒收获机械保有量为2826台,其中进口机械593台,而这些远远满足不了籽粒机收品种大面积推广后的收获需求。一台额定功率320马力的约翰迪尔S660,按一天收获50公顷、每年收获30天计算,实现玉米籽粒机收1.4亿亩,需要6222台,而以额定功率160马力东风E518计算,则需24888台。由此看来,发展籽粒机收玉米配套农机具可以看作由玉米品种创新衍生而来的“蓝海”,在选育适合东北地区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时,还要继续加强配套机械的筛选,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的基层载体同样不可或缺,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籽粒收获好——烘干设备够不够
最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水分含量是23%~25%之间,而入库储存时水分含量要求在14%以下,这就需要烘干来实现降低水分。玉米脱粒后籽粒往往会有伤口,不及时烘干极易出现霉变,造成黄曲霉超标,影响品质。“穗收靠风干,粒收要烘干”,与籽粒机收玉米种植相配套的烘干工作已成为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烘干环节是籽粒机收玉米能否成功推广的限制因素之一。”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说,“机收籽粒后如果无法烘干,这不但不能节本增效,还会带来重大损失。”
据东北四省区粮食厅(局)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东北四省区玉米烘干塔及烘干机械4366塔(台/套),涉及收储企业12783家。按照10月15日至11月15日的30天为粒收玉米收获期计算,东北四省区能够适时烘干玉米335亿斤,约占玉米总量的16.3%。如果要在这一个月的适时收获期内完成籽粒烘干,需要建设30天内烘干6000万吨籽粒的设备。
“如果1.4亿亩全部进行籽粒机收并完成烘干,则需要建设每百天烘干能力2亿吨的配套设备。”陈学军说,“目前粮食烘干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型收购企业手里。根据目前吉林省烘干能力,可满足10%籽粒机收品种推广面积的需要。长期看,要实现30%的籽粒机收面积,需要新增烘干设施730台(套)、实现新增1070万吨烘干能力。”
东北地区玉米烘干设备缺口虽然较大,但近些年来也在稳步提升,尤其是黑龙江地区,仅2014年就增加了345万吨粮食烘干能力。
“东北地区需要建立2亿吨的总烘干能力。”陈学军建议,“对于专业合作社自建烘干塔应及时立项,并对规模型烘干塔给予足额补贴,建立与籽粒机收相配套的烘干设施——做到‘一社一塔’。”
不但节本增效,还能错峰卖粮
——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侧记
图为10月16日,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的籽粒机收示范现场。玉米籽粒机收后,收获机在向运粮车内喷粮。
本报记者王澎文/图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玉米价格下降,夹在“天花板”和“地板”之间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规模小、成本高、模式旧成为我国玉米产业乃至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镰刀弯”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玉米临储政策的取消,如何才能继续靠种玉米来赚钱?
从玉米品种到种植模式、从播种到收获再到收储运、从产业链上游供给生产到下游需求消费都需要围绕新形式、新常态、新技术进行调整创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中国种子协会自2015年春季起,创设了东北玉米机收籽粒品种推广及产销模式创新项目,从2015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一个示范点,扩大到今年涉及吉、黑、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别在黑龙江省林甸县、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和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建立了面积超过100亩的技术研究及产销模式试验点。
“玉米是本轮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玉米的主要矛盾是生产成本高,品质质量不均一,不适应下游产业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抵挡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冲击等。”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说,“破解困境,必须大力推进以降成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变革,核心是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
玉米由穗收转变为粒收可以跳过晾晒、脱粒等环节,而由地头直接装车烘干,省去了辗转几次的运输环节,这让“地头卖粮”成为可能,此外穗收玉米难以避免的“鸡蹬狗刨、鼠嗑霉变”等损失,籽粒机收玉米可以很好解决。
“经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两年来玉米籽粒机收项目与周边农民果穗机收效益比较发现,机收籽粒每公顷可比机收果穗增加效益2490元。”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主任陈学军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2533公顷玉米种植测算中发现,籽粒机收节省了人工、运转、脱粒三个环节的投入,每公顷节本增效1500元。机械粒收与机械穗收的机收损失都在2%左右,而机械穗收由霉变、晾晒、虫鼠引起的损失在5%~8%,这部分每公顷在1530元左右。两部分合计,每公顷增效3030元。”
除去降低成本外,提升玉米品质也是扭转“洋粮入市,国粮入库”局面的途径之一。玉米经机械粒收后,直接烘干入库可以有效降低霉变率,同时规模化种植籽粒机收品种可以使不同品质类型的玉米应对不同的需求方,做到“专品专用”,而不是“萝卜咸菜大杂烩,一股脑儿堆粮库”。
随着2016年国家针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在市场化的玉米收购政策的作用下,不同的时期市场需求的旺盛程度,对卖粮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以2015年玉米价格波动为例,2015年全年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0月底和11月初,这个时间新粮大批上市,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探至每吨1900元左右。如果选择熟期略早、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则可在9月底10月初卖粮,相同粮食等级时,则可以卖到每吨2100元,比价格最低时高出大约10%左右。
籽粒机收玉米为农民节省成本投入,增加效益,还要靠适宜种植具有粒收性状的品种。在企业自愿申报基础上,经专家严格筛选把关,此次项目最终确定的参试品种在吉林有27个,黑龙江17个,辽宁8个,内蒙古6个,这些品种多是经国家或当地省区审定的品种。
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郑清分析核心区筛选品种机收性状调查时告诉记者:从籽粒含水量来看,由于核心区地势低洼,加之10月3、4、5、7、8、10日均出现明显降雨天气,累计降水超过30毫米,同时伴随降温,土壤水分接近饱和,玉米植株及果穗含水量高、籽粒脱水速度慢,多数品种10月4日至13日的9天时间,籽粒水分仅下降不足1个百分点。但也有几个品种后期脱水较快,如“德育919”、“JC136”、“华美1号”、“良玉DF800”和“利单638”等。从产量性状来看,核心区有几个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如“良玉DF800”、“东单1331”、“德育919”、“宏途757”、“德美禾10”等。从植株抗倒性来看,除个别品种外,多数品种抗倒性较强,其中“翔玉211”、“广德77”两个品种抗倒系数均超过1,后期站秆性较好。
声 音
籽粒机收玉米的发展和推广,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新的要求,考验着育种家和种企的思路、目标和方法。越来越多国内外优势玉米种质资源被引进和开发,有力支撑我国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的发展。籽粒机收推动玉米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耕作制度产生了重大转变。
有了好品种,还要有农机来配套。推广籽粒机收玉米时,要注重农机农艺的融合,除了选育不同地区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还要筛选合适的农业机械。既要技术上可行,还要经济上合理。同时,推动地方农机合作社和种植合作社的稳步发展也非常重要,建立配套烘干设备不容忽视。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 马淑萍
东北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筛选及生产模式创新项目,在筛选适宜品种和机械、引导培育苗头组合、优化集成种管和收贮技术、示范推广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根据企业和农民的需求,依照项目点、线、面梯次推进的实施计划,在东北四省区进一步深化和熟化项目研究内容,完善项目成果推广机制。力争通过籽粒机收牵动玉米规模化、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的高产高效生产,实现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籽粒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玉米产业和种业发展作出贡献。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 刘信
通过近两年在东北地区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试验,已筛选出来一些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是一个可喜可贺的事,它预示着我国玉米种植将从机播机收棒到机播机收籽粒革命性的变化,将带来玉米种植方式、规模、农艺农机高度融合和产业链及效益提高。但是,不能盲目扩大这些籽粒机收的种植区域,尽管是过去审定过的品种(目前还没有籽粒机收的专门品种类型),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多点试点,以充分证明这些品种籽粒机收的可靠性,验证这些品种在适宜地区种植和机收效果好的,才可以继续扩大种植;但在其他地区是否适宜,还需要种子企业进一步试验。品种一定要在合适的地方推广,要稳扎稳打,不清楚是否适宜的地方不能盲目推广。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 邓光联
展示示范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与推广之间的桥梁,是种子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纽带。展示示范平台既是各级农业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确定主导品种、跟踪发现品种缺陷、指导生产因地制宜选用品种的现场指挥台,又是广大农民朋友认识新品种、了解新品种、选用新品种的田间信息台,还是科研教学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展示新品种、宣传新品种、交易新品种的竞技商务台。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局长 由天赋
目前,黑龙江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5%,良种对粮食增产的科技贡献率达到45%。当前,黑龙江省正处于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型的攻坚期,我们将围绕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品种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严格市场监管,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快速提升我省新品种选育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稳产增效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许文涛
为了能够更好地给种植户提供服务,我们在合作社流转的442公顷土地中做了实验,种植了“德育919”玉米品种,发现玉米籽粒机收这个模式确实好,一台籽粒收获机械可以节省相当于三十到四十人的劳动力。原来百姓在家垛放,天气原因垛放不合理产生的霉变是玉米收获后最严重的损失环节。现在有了籽粒直收,可以直接入库,以后再没有这个环节,也不会造成损失。玉米直收脱粒都是晚收,等水分到28%以下,玉米产量增加而且米质好,容重都在每升720克以上,等级都是一等,价格也自然好。
——吉林公主岭万欣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薛耀辉
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一直关注各类农业科技推广现场会,去年10月15日,我参加了公主岭举办的东北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现场会后,了解到九台地区特别适合种植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后,就下定决心购买了两台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翔玉998”这个品种特别适合籽粒机收,我用新买的机器收获时,破碎率只有1%左右,每平方米落粒不到15粒。
——吉林公主岭九台刘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刘贺
本报记者王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