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经济日报:种业要好 人才当先
2016-10-11  浏览:58
 
      近来,全球种业市场颇不平静。9月中旬,德国拜耳公司宣布将以约6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此前,中国化工也宣布拟斥资430亿美元收购瑞士种业巨头先正达公司。当前跨国公司的常规育种效率和生物技术盈利模式都在下滑,并购背后体现的是全球种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再看国内市场。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约650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业内分析认为,有望在今后几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销售市场。但国内种业市场已是买方市场,连续4年供大于求,不少育种企业称为“寒冬”。企业熬过“寒冬”的途径有科技创新、内部管理与资本运作,而最有潜力的当属科技创新。
 
      综合分析国内外种业市场,不难判断,国内种企通过引进人才改造育种模式来实现快速崛起,就显得很重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单列一条,要求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可以说,相对跨国公司,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差距大,而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来带动国内种业创新,将是我国种业的发展良机。
 
      种业人才对于种业发展至关重要。一粒好种子,是育种家几年甚至十几年精耕细作、精挑细选、精心培育出来的,正是他们如源头活水般的创造力,才造就了种业科研的一座又一座丰碑:袁隆平之于超级杂交稻、李振声之于耐盐小偃麦、李登海之于紧凑型玉米等都是如此。
下一篇:拒不申报财产 “种子大王”刘光基再被拘15天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