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2016-09-26  浏览:61
 
      1、晚疫病主要症状  
 
      叶片、茎和块茎均可受害。一般在开花前后出现症状。受害病叶,初期为不规则形状的黄褐色斑点,气侯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形成霉轮,这是本病的特征。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病部变褐而脆,病斑边缘不产生白霉。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可以让马铃薯田块减产20%以上。  
 
      2、发病原因  
 
      (1)带菌种薯是最重要的初级感染源,发病后就成为中心病株;  
 
      (2)田间带菌残余物和邻近的茄科寄主植物也是重要的初级感染源。  
 
      3、发病条件  
 
      气温8-28℃、相对湿度大于90%连续12小时以上就可发病。  
 
      4、防治  
 
      (1)选用不带病的健康种薯播种,保证种薯不带菌,从种源上有效降低病菌的浸染源,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关键一步。  
 
      (2)消灭中心病株,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一旦发现中心病株,一定要拔除,深埋消灭。目前药剂防治晚疫病是广泛应用且有明显作用的技术措施,在中心病株出现时(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用 “甲霜灵锰锌”、“克露”或“银法利+安泰生”等低毒农药交替喷施,间隔十天左右,连喷3次,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要仔细喷药,若雨水频繁,喷药时间间隔缩短,喷药次数增加1-2次。注意一定要群防群治。  
 
      (3)适当高培土,可有效减少晚疫病病菌从地上部传向块茎,从而生产健康种薯,为明年减轻晚疫病的发生提供保障。 
下一篇:安徽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