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针对积温选品种 科学种植增产量
2016-09-26  浏览:238

 

针对积温选品种 科学种植增产量

农民日报 》( 20160926   08 版)

    本期主持人本报记者莫志超

    主持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许多农民重新种起了大豆,但是相关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技术却困绕着这些农民。前几天,一位来自黑龙江黑河的农民联系到记者,希望记者能帮忙联系专家,推荐一些适合北纬48°-50°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并传授一些播种、施肥技巧,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为此,本报记者连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针对该地区的适种品种和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

黑龙江黑河农民杨永和:

有啥好品种?技术咋解决?

    制图:莫志超

    □品种要能适应北纬50°附近地区的自然条件

    □种植技术上保证大豆优质高产

    “这么多年不种大豆,我都不知道该咋种了。”近日,记者接到了来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农民杨永和的求助电话。“前些年都在种玉米,今年一部分地开始改种大豆了,明年可能要全部种上大豆。”杨永和说到,“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发愁没有好的品种,还有就是缺少种植技术,想请专家支支招。”

    据了解,跟杨永和面临同样问题的农户不在少数。今年,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在黑河地区开展玉米转种大豆的试点,很多农民都重新种起了大豆,但至于能不能种好,农民心里还是没底。

    “我现在种植的品种是‘黑河43’,也是我们这边目前的一个主栽品种,但我感觉应该还有比这更好的品种。”杨永和对记者说。

    黑河市位于北纬50°地区,属于第四至六积温带,有效积温可达2300℃,无霜期在110天左右。“相比玉米,我们这里实际上是更适合种大豆的,但是我希望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能再高些,所以想找找看有没有专门适合我们这里气候条件的优质大豆品种。”杨永和说道。

    “而且即便现在就有了好品种,种植技术的缺乏也是个问题。”杨永和又补充道,“今年整个种植过程中,啥时候种、怎么种、施多少肥,我都是摸索着来的,本来就很久没种了,也找不到专家。像今年我只种了300垧,明年要扩大到1500垧,怎么种还真是个大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

品种有很多,技术不用愁

    适合北纬48°-50°种植的大豆品种

    □要根据实际积温情况来选择品种

    □注意秋整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产量不用愁

    要想解决这位农民的疑问,我们需要来分析一下黑河地区的地理环境。

    我国北纬48°-50°之间的地区,是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高寒地区。这些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季,适宜大豆生长,气温冷凉,病虫害不易发生,少有农药残留,是我国主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寒地区无霜期较短,活动积温是影响大豆品种布局的主要因素,而积温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海拔高度有很大关系。由于区域内山脉和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复杂、地域广泛,加上这里种植的大豆品种生育期跨度在85-120天左右,生育期类型比较丰富,品种数量也较多。

    所以,要明确这一生态条件比较复杂的区域内适宜种植的大豆品种,还需借助积温带来具体说明。在这一纬度范围内,共有第四积温带(2100-2300℃)、第五积温带(1900-2100℃)、第六积温带(小于1900℃),我列出了几种适宜各积温带种植的大豆品种。这位农民可以按照当地的实际积温情况选择对应品种,切忌越区种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选择了适宜的大豆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第一步,而合理的栽培方法更是高产的有力保障。由于高寒地区气候和生态条件比较复杂,各地具体的栽培措施也有一定差异。但有一些可以共同把握的总的原则:

    尽量秋整地,东北地区易发生春旱,所以建议尽量做到秋整地,在入冬前把垄起好,达到播种状态。有利于保墒促进苗齐苗匀。

    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产量都是建立在能正常成熟的前提下的,切忌越区种植,造成经济损失。

    抢抓积温,由于高寒地区无霜期较短,所以应适期早播,充分利用有限的活动积温。

    合理密植,高寒地区大豆品种与南部大豆产区的品种相比单株比较弱小,主要靠群体数量增产。所以,要保证田间保苗数量。建议第四积温带公顷保苗株数不少于30万株,第五、六积温带在35-40万株较为适宜。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北部高寒地区主要的栽培模式有垄三栽培、平播、大垄密植和小垄密植。垄的主要作用是排水、增温、透气便于除草;平播的优势是群体密度均匀,单株平均占地较大,利于单株生长,但不利于排水和除草。大垄密植和小垄密植都是将垄作和平播有机结合的栽培模式,垄上密植,垄沟排水、通风、便于行车中耕。既抗旱又防涝,但是对机械力量的要求较高。请大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栽培模式。

下一篇:500余亩玉米只长棒不结粒 厂家回应气候所致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