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观摩季来啦!
《 农民日报 》( 2016年09月12日 05 版)
中秋时节,玉米和水稻丰收的季节也快到了,这也正是品种观摩的好季节。今年品种表现的好坏决定来年农民的品种选择。近日,河南、安徽、四川等地相继举行了玉米和水稻品种观摩会。 ——编者
今年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现场观摩活动显示
适宜机械化粒收是玉米育种大方向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左)和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伟程(右)深入玉米地里查看各个品种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王澎莫志超文/图
9月8日,2016年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现场观摩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为促进粮食作物优良新品种推广,加快主导品种更新换代,优化品种布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继续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公益性展示示范基础上,选择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在东北、黄淮海以及长江流域等粮食主产区,搭建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平台,今年率先在黄淮海地区开展了国家玉米核心展示示范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伟程,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丁心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站长马运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丁万志;以及国内知名玉米专家、国家玉米品审委员、相关省种子管理站代表、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技术人员、种子企业和育种单位代表共150人;参观了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在温县的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在荥阳的科研基地。“伟科702”、“NK718”等20个品种参加展示。
“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是品种试验审定的后续工作,是宣传和促进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区试处处长张毅说,“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市场的力量,以第三方的视角,来宣传、推荐和跟踪评价各试验渠道的国审新品种,加大对优良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9月8日下午,举行了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品种实验培训会,来自玉米制种研究一线的专家学者向各位参会代表讲解汇报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李少昆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各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及产量变化,并与美国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对比,提出了对于玉米密植高产种植的建议。
戴景瑞对本次新品种联合展示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些参展企业在品种研发上做得很好,特别是在机收适宜性和抗倒伏性上有所突破,展示出国内玉米制种科研的雄厚实力,戴景瑞说:“从需求来看,玉米机收籽粒比其他任何生产模式都先进,这已经被全世界的玉米生产证明了,机收籽粒可以让规模化生产玉米的效益有很大提高,短时间内虽然不能在黄淮海地区全面铺开,但是这是未来的方向。”
“未来,玉米育种将以‘节水节肥节药’为核心,追求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研究员赵久然在汇报玉米工程化育种时说,“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全程机械化将是重要方向之一。此外,广适、多抗、资源高效利用也是重要的育种方向,降低化肥、灌溉、植保等农资投入成本,通过节本增效、提质提效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介绍了玉米单倍体技术,回顾了单倍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情况,他认为应该将单倍体技术与工程化育种结合起来,加强技术成熟性。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伟程回顾了河南省和国内玉米制种发展的历史,并建议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细分,划定各品种的核心推广区域,做出品种特色。
链接
今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5省共设10个核心展示点进行区域联合展示。参展的20个品种包括近几年国家审定的黄淮夏播区玉米品种、2016年进入国家生产试验的部分优良品种和近3年省审优良品种,以“郑单958”为对照。
参展品种:“伟科702”,参展单位为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美豫5号”,参展单位为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圣瑞999",参展单位为郑州圣瑞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强盛369”,参展单位为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华农138”,参展单位为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大成168”,参展单位为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农华816”,参展单位为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滑玉168”,参展单位为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伟科966”,参展单位为河南亿佳和业科技有限公司;“郑单1002”,参展单位为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豫单606”,参展单位为河南郑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大润农业有限公司;“京农科728”,参展单位为北京龙耘种业有限公司;“J1483”,参展单位为石家庄市藁城区金诺农业科技园;“源丰YT008”,参展单位为北京雨田丰源农业科学研究院;“怀玉23”,参展单位为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宁玉468”,参展单位为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华皖617”",参展单位为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NK718”,参展单位为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鲁单9088”,参展单位为天益青集团;“蠡玉88”,参展单位为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
要为农民选种把好关
2016国家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交流会提出
要为农民选种把好关
本报记者王澎
9月6日上午,2016国家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暨交流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150余位国家水稻区试长江中下游区的技术专家以及相关省水稻品种试验负责人,连同200多位水稻种植户、经销商、水稻专业委会委员及水稻专家,来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阚东村观摩水稻品种。
“为了建设农业强省,安徽省农委省政府始终把农作物种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来抓。”安徽省种子管理站站长熊成国告诉记者,“截至2015年年底,安徽省种子企业由2010年的479家减少到254家,产业资本由14亿增加到40亿以上,年生产经营各类良种达20亿斤,销售收入58亿元。全省有40多家企业开中育种创新工作,企业年科研投入2亿元。”
随着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民对于水稻的稳产性广适性越老越看重。“我要求我的品种没有明显缺点,既要抗高温,还要抗低温,更要抗各类病虫害,适应性要强,适应区域要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在交流会上说,“例如‘C两优华占’这个品种在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都通过了审定可以种植。”
“‘C两优华占’是一个集优质高产高抗稳产于一体的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分蘖力强、茎秆韧性好、株型适中等特点。”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正国评价说,“这个品种的适应性相当广,是一个具有市场推广潜力的好品种大品种。”
“在当前水稻育种的大趋势是杂种优势加理想株型,而多穗正好符合这一趋势。”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交流说,“我们要跟着潮流走,跟着有经验的老科学老育种家长期总结的经验走。”
有了好品种,还要有配套的生产栽培技术,中国水稻所研究院研究员章秀福在介绍“C两优华占”高产栽培技术时说:“现在的水稻栽培一定要走向规范化、轻简化、现代化。”
观摩并讨论了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后,150余位国家水稻区试技术专家和负责人参加了国家水稻试验技术培训班。“为什么要搞品种试验和品种审定?”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品种处处长马志强介绍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修改情况时说:“这项工作是为保障生产上品种安全而开展的,是为农民选种把关的,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品种在实际生产中不出现重大损失,用于生产的品种不能有严重缺陷。”“良种在农业中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农要先强种,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罗志祥在讲解水稻品种试验的田间试验方法与技术时说,“品种试验工作是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环节,为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书峰介绍了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优质比高产更有竞争力
国审水稻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技术展示示范观摩交流会认为
优质比高产更有竞争力
图为经销商在四川省新津县方兴镇大安村水稻示范基地察看“绿优4923”长势。
本报记者宋修伟文/图
“因为米质好每公斤能多卖4毛钱,预测产量也能达到每亩700~750公斤的高产水平。”近日,在四川省新津县方兴镇大安村水稻示范基地,来自四川、贵州等5省的近千名种子经销商为“绿优4923”的田间表现叫好。当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厅主办的“国审水稻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技术展示示范观摩交流会”在新津县召开。与会代表重点观摩了由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联合选育选育的国颁三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绿优4923”。
四川绿丹至诚种业公司董事长岳元文告诉记者,该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6.4%,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是一个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以‘绿优4923’为代表的一批水稻良种,经过国家区试的严格筛选,代表了较高的育种水平、具备了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特性,同时也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区试处处长张毅告诉记者,今年在全国19个省区共计安排了88个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和示范点,重点展示和示范品种1325个(次)。其中,在长江上游稻区的12个展示示范点将“绿优4923”作为重点品种进行展示示范。
他说,我国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特别是企业的品种研发能力取得了较大突破,每年参加国家水稻区试的新品种均在600个以上,平均每年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50个左右,其中企业选育品种占一半以上。这些经过区试审定选拨出来的优良新品种,为水稻生产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耕地刚性减少情况下,保障粮食安全主要靠科技驱动,而新品种正是重要载体。同时,生产米质好、市场受欢迎的稻米,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四川省农科院院长李跃建告诉记者,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但长期以来存在米质较差、市场竞争力弱的短板。近年来,四川把提高优质米比重作为重点,加快从源头选育优质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川米市场竞争力。从2013年开始,四川省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比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种植面积近1500万亩,占比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