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山西种业的一份“CT报告”
2016-08-15  浏览:193
 
 
      右玉,农民们正在7月的骄阳下锄地。他们在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良种,以获得丰收。本报记者 郑亦工 摄
 
      8月5日,运城市盐湖区北相镇的老王一大早就来到自家地里,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高兴地对记者说:“看来种子还得选大公司的、适合自家地的,你看这长得多好。”
 
      老王种植玉米十余年了,去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用了晋单82号玉米良种。出人意料的是,他家的玉米长势尤其喜人,不仅个大色美、颗粒饱满,而且只浇了一次水。因为去年的天气风大、雨水多,他家隔壁邻居的玉米地都有倒伏的现象,但老王家的晋单82号玉米却与众不同。老王于是成为了全村乃至全乡玉米种植户的典型。所以他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晋单82号玉米种植基地,希望再有个好收成。
 
      晋单82号玉米是由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山西华科种业生产基地出品的,适宜在我省南部复播玉米区种植。它的推广,展示着山西种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我省种子生产企业年产销的种子,除满足本省农业用种需求外,还外销其他省份
 
      在运城市,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有专业研究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0余个,其中,“晋单52”玉米、“晋麦96”小麦、“高抗8号”西瓜在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有重要影响。
 
      在山西,这样的种子生产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每年都在为百姓提供着良种。
 
      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山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情况进行检查后,完成一份报告。报告显示,种子企业正逐步成为我省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种子生产企业在省内每年安排玉米、小麦、马铃薯、瓜菜等作物种子繁育田约70万亩,在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安排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约20万亩,年产销各类种子约3亿公斤,除满足本省农业用种需求外,还外销其他省份。
 
      我省种业公共服务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完成的报告认为,山西种业公共服务能力在逐步提高。现在,在行政许可工作中,既要严格办证条件和程序,又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种子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办证渠道,包括在中国种业信息网、山西种业信息网以及宣传版面上向社会公示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条件和办理程序等。
 
      目前,我省有关部门在全省主要生态区域设立种子市场信息点和种子生产基地信息点,安排专门信息工作人员,定时采集整理分析各地的种子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为种子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目前全省共设立信息点18个,每年2月至10月按时采集上报种子市场和生产基地信息,为上级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省现代种业存在着四大问题
 
      这份报告认为,我省农作物现代种业发展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多年来我省种业发展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现有种业政策主要是良种补贴等面向农民的强农惠农普惠政策,在基础设施、基地建设、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投入不多。近几年的投入在2-3千万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省市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吉林每年落实5000万元建立省级种业发展基金;辽宁各方共投入1.1亿元依托产学研单位组建辽宁东亚现代种业研发中心;山东安排资金1.6亿元支持种业发展,设立了规模为3.72亿元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
 
      该报告认为,我省种子企业小弱散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转变。虽然我省种子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企业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数量少,目前山西还没有进入全国30强的种子企业,影响力有限;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健全,我省还没有上市的种子企业,而全国已有28家上市种子企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少,技术储备不多,商业化育种体系尚不完善,品种创新等核心竞争力不强。
 
      该报告认为,我省特色种子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我省是特色农业大省,谷子、荞麦、燕麦、马铃薯、红芸豆、绿豆、扁豆、豌豆、葫麻、高粱等杂粮种植面积大、分布广,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近1/3,杂粮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产区乃至全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由于杂粮大多属于常规作物,而且是非主要农作物,我省的科研工作大多仅限于提纯复壮、种质资源保存,很难培育出适应产业发展的突破性品种。
 
      以山西小米为例,多年来我省种植品种基本以晋谷21号为主,从1991年审定并推广至今,在全省播种面积大约为80至100万亩,后续替代品种严重缺乏。而张家口农科院培育的张杂谷系列,主要有3号、5号、6号和10号,近三年却很快占领我省市场,尤其在大同、朔州、忻州和吕梁地区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左右。另一方面,种子企业因为杂粮良种繁育成本高、利润低,大都不愿意搞,杂粮作物建立不起规范的良种繁殖基地,种子供应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造成生产上农民自留种比例较大,良种应用率低,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杂粮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问题已经是目前制约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该报告认为,我省在海南的南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海南南繁基地作为我国现代种业科技研发的前沿阵地,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测试、种子鉴定评估和扩繁等方面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其建设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各省市都加大了南繁基地建设力度,据初步了解,全国南繁科研用地需求近7万亩,超出规划核心区面积近2万亩,南繁科研用地趋于紧张。据初步统计,目前我省每年在海南开展科研育种的单位约30多家,但不仅没有建立服务全省种业的省级南繁基地,而且布局分散、基地不稳、面积不大、基础设施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南繁科研需求。目前,我省农科院和强盛、潞玉、诚信等几家好一点的企业建立的自用固定科研基地不足600亩,而与全国已有近20个省投资建设的南繁育种基地相比,人家都建立了面积在千亩以上的省级南繁基地,面积相差一半左右。
下一篇:良种,是丰收的前提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