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升温,国产大豆要“发芽”
2015-11-09  浏览:394

 

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现有种质资源6000多种,审定品种2062个,如何转变成产业优势?


育种升温,国产大豆要“发芽”


农民日报》( 2015年11月09日   06 版)

    编者按

    粮豆轮作既能增产增收,又能培肥地力,大豆产业不缺宏观机会。当前,玉米价格下跌,农民收益受到影响,来年种不种玉米,不种玉米还能种什么?大豆便于种植管理,还能培肥地力,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目前大豆比较效益不高,提升途径主要靠具有单产优势的品种及合理的种植制度。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大豆育种正在发力。看来大豆产业的春天来了。

国产大豆变被动为主动

绘图:吴狄

    本报记者缪翼

    在记者采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的时候,他收到南美种子公司的信息,对方希望与我国大豆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洽谈。这说明,我国大豆育种基础研究工作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时候‘走出去’,进行品种输出、技术输出、资源输出了。”韩天富说。

    产业形势

    转折期到了,国产大豆“时来运转”

    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4年度大豆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大豆生产继续全面下滑,初步估计大豆种植面积约1亿亩左右,比上年减少7.1%~8.6%,这是2009年以来连续6年大豆种植面积的下降。大豆产业现状似乎有点儿“惨”。

    然而,就在不久前,农业部明确明年东北4省(区)要力争实现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的目标,这对大豆产业来说,绝对是利好。

    关于这1000万亩,不一定都给了大豆,但比起增加了数十倍的需求量,想想去年7114万吨的进口量,即便这1000万亩全部改种大豆又何妨。

    据韩天富分析,国内大豆生产的变动主要取决于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和河南4省(区)的生产情况,2014年以前,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变动占全国大豆面积变动的80%以上。大豆种植面积在连续6年下降后,纯价格因素或者种植效益因素的作用开始减弱,技术因素的作用逐渐增强,如轮作倒茬、种植习惯、竞争作物玉米的用工和烘干限制、过度种植玉米的经营风险等因素有利于维持并进一步扩大大豆面积。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黑土退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眼下,许多黑龙江农民达成了普遍共识,那就是,粮豆轮作既增产增收又能培肥地力。

    据了解,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和土地的耕作质量,农业部在东北推行了“粮豆轮作”项目,北安市就是试点之一。“我们今年落实轮作面积2.7万亩,每亩补贴150元,农民都欢迎。”北安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德友说。

    粮豆轮作就这样被农民所接受和欢迎着,大豆的春天还会远吗?

    品种结构

    豆腐、豆浆……都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

    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已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这不得不让消费者心中存有疑惑:超市里销售的大豆油大都是转基因的,豆腐、豆浆等等豆制品也是转基因的吗?其实,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都是用来榨油的,而百姓直接食用的豆制品全部都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品种,且以高蛋白类型居多。

    韩天富告诉记者,美国大豆和我国大豆的育种方向是不同的,和国外出油率高的大豆比,我国大豆的优势是蛋白含量高、天然基因、适宜食用。“获取竞争中的主动要在比较优势上发力。”韩天富一语中的,“在进口大豆时我们也对类型做出规定,目前只进口用于加工的品种。”原来我们吃到的豆腐、豆浆……统统不是转基因。

    “所谓百里豆千里麦,大豆的区域性非常明显,每个区域都有适合的主栽品种。由于昼夜温差、光照等外界因素影响,黄淮海及以南地区更适合种植高蛋白品种,而在东北种植的大豆含油量则相对较高。”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石介绍告诉记者,通过育种选择,可以培育出高蛋白、高油、高异黄酮、低豆腥味、低抗营养因子、豆奶风味品质好的大豆品种,育种家在选育品种时会针对需求有所侧重。

    育种研发

    传统道路有力量,新技术有储备,满足多样化需求

    大豆便于种植管理,还能培肥地力,但每亩收益不到玉米的一半,农民赚不到钱自然不愿意种。

    在种植面积有限的前提下,提高单产是王道。

    在国家大豆黄淮海区试主持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存祥看来,品种、环境、栽培是决定大豆单产高低的3个关键因素。“其中,品种是根本。”吴存祥说,“好的品种对大豆高产的贡献率能达到40%,因此,培育高产品种是摆在眼前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国共选育出2062个通过审定的大豆品种,覆盖了全国所有大豆产区。“目前品种的单产还是可以的,参加区试品系的单产就能达到每亩180公斤~200公斤。”吴存祥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在传统道路上是有力量的,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作科所选育的‘中黄35’就是一个典型高产品种,在新疆地区采用滴管结合水肥同步技术,已经连续4年创造了亩产超400公斤的纪录,其中2012年创小面积亩产421.37公斤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

    我国不仅是大豆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也是大豆基因资源最富有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大豆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对大豆育种都非常重视。吴存祥透露,近年来,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正在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积累,关键性状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等得到全面发展。在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基础研究方面,通过对7份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豆进行从头测序和独立组装,构建出收割野生大豆泛基因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了大豆内(种)间结构变异的特点。发掘出野生大豆特有的优异基因,为阐明人工选择过程中大豆育成品种的基因变异提供了重要线索。

 

大豆与玉米的营养互惠——

一亩地长出两亩产量

    本报记者缪翼

    玉米610公斤,与当地净作田玉米产量相当;大豆80公斤。这可是在同一亩地里的专家测产结果!

    要不是在河南省永城市黄口乡李平楼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双高产示范田里亲眼看到,的确难以置信。

    表面看,两行“郑单958”玉米、两行“郑豆0689”大豆,玉米产量不减,还多收了一季大豆,俨然把两块地种到了一块地里去。实际上,这其中有着很多门道。一方面,利用“选品种、扩大带间距、缩小株距”的核心技术,土地生产率与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确保了玉米、大豆协同增产;另一方面,通过“调播期、控倒伏和旺长、减氮”配套技术,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灾害损失率,保证单季稳产与周年高产。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项目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从2003年起,便开始了相关研究和实验,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规程。

    杨文钰介绍,这一技术还有效突破了我国传统间作套种能够提高土地产出,但经济效益不高,无法实现机械化的难题。创新研制的玉米、大豆同播施肥机和大豆收割机实现播收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全国农技中心油料处处长王积军表示,和玉米一样,大豆属于喜温作物,凡是能种植玉米的地方就适合发展大豆种植。同时,相对玉米、小麦这些耗地作物,大豆能培肥地力,一亩地能固氮约3公斤,可减施4公斤~6公斤尿素化肥。为了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未来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和西南玉米产区将有巨大的大豆生存空间。

国产大豆出路在高端需求

    郭勇

    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明确将大豆列为发展重点产品,要求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如今,我国大豆产业在进口渠道、加工制造等环节皆失去了话语权,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国产大豆产量、出油率等关键指标不及进口大豆。在如此环境下,国内大豆产业如何实现振兴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认为,与其跟进口大豆比产量,不如比“出身”、比高端。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并无定论,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更愿意为非转基因食品掏高价。在美国,普通大豆比转基因大豆价格高出30%~50%。如果高端市场能够使用国产大豆的话,国产大豆还不够用,现在国内加工大豆已经高达900多万吨,出口大豆也有300余万吨,加起来1200多万吨,而产量只有1200多万吨,马上就要变成短缺的状态。

    资料表明,中国大豆蛋白含量最高可达40%以上,大豆蛋白受到欧美市场欢迎,在国际食品及大豆制品市场已经占到5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困难重重之际,国产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发展却方兴未艾。

我国大豆之“最”

    适应性最广的大豆品种——“中黄13”

    “中黄13”已通过国家和9个省市审定,不仅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而且适合在东北地区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种植,适合我国14个省份推广种植,适应区域横跨3个大豆生态区,13个纬度,是迄今为止适应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是自1995年以来唯一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大豆品种,已连续7年推广面积稳居全国大豆品种之首,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

    产量最高的大豆品种——“中黄35”

    “中黄35”通过国家、内蒙古和吉林省审定,适宜西北地区12个省份的推广种植,该品种在新疆地区采用滴灌结合水肥同步技术,已连续4年创造了亩产超400公斤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其中,2012年“中黄35”创小面积亩产421.37公斤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同时也出现了86.83亩连片种植亩产364.68公斤的高产典型。

    跨度最大的大豆品种——“中黄901”

    “中黄901”通过内蒙古审定,该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北起内蒙古鄂伦春旗,南到广东徐闻,冬至吉林省吉林市,西达新疆石河子市,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大豆生产区域,跨3个大豆生态区,30个纬度。


 

下一篇:小豆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