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业界聚焦:如何破解“薯道难”
2015-10-26  浏览:233


如何破解“薯道难”

农民日报 》( 2015年10月26日   05 版)

    编者按

    白薯、红薯、地瓜、甜薯,这些都是甘薯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称呼。近年来,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在400万公顷左右,甘薯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户不断增多。虽然,如今甘薯作为主食充饥的功能完全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城乡居民作为辅助或保健食品。但甘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其战略性地位不容忽视。甘薯逐渐成为加工为主、食用为辅、少量饲用的经济型作物。本期《业界聚焦》带您走近甘薯产业。

甘薯脱毒种苗+新品种选育——

扶正固本祛病毒

    本报记者王澎

    重阳刚过,寒意渐浓,吃一块外焦里嫩香味四溢的烤红薯,恰是北京人冬日的回忆。

    16世纪末,甘薯从南洋传入中国福建、广东等地,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传播,如今北到黑龙江,南至台湾岛,都有种植甘薯。

    然而北京地区的甘薯产业,目前却遇到了,需求量增加供应量下降的怪现象。

    受病毒侵染——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滑

    粮经作物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2014年对北京新发地、大洋路等批发市场和北京市商务局进行的调研表明:北京的鲜食甘薯销售量从2009年的92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02万吨,上涨趋势明显,然而北京鲜食甘薯的自给率不足8%,市民已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原来最爱吃的纯正“京味”“遗字138”甘薯。

    首都市民的甘薯消费量连年攀升,但种植面积和产量却在连年下滑,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甘薯育种岗位专家何绍贞对此很担忧。据2014年北京市农技推广站的调研表明,北京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种植面积由2009年的10万亩下降到2014年的6万亩左右,总产量也由2009年的约15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8万多吨。

    究其原因,病毒高发是甘薯产业连年萎缩的“罪魁祸首”,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甘薯栽培岗位专家李仁崑点出了症结所在。由于病毒病频发,尤其是SPVD病毒病,使得“遗字138”和“京薯6号”等北京鲜食甘薯主栽品种的纯度、品质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北京市植保站对密云、大兴等5个甘薯主产区县进行病毒病检测,涉及“遗字138”等10个品种,经过苗期和大田期两个生长期,结果检测到甘薯卷叶病毒等8种病毒,有毒株检出率为95.8%,受病毒复合侵染的植株占到80%以上,其中含5种病毒的植株占到12.5%,病毒感染十分严重。何绍贞和李仁崑都指出,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在对山东、河北和天津的考察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甘薯脱毒苗——

    为产业打一针强心剂

    甘薯与马铃薯类似,都是无性繁殖作物,一但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植物体内快速繁殖、积累、代代相传,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和种性退化等。不仅如此,甘薯病毒种类复杂,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抗病品种,病毒对甘薯生产严重危害。

    “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多处采样取点,检测甘薯带毒性发现甘薯带毒品普遍也很严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俊英说,“甘薯病毒会导致叶片皱缩、退绿等,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受影响很严重。”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河南对10个主栽品种连续4年进行脱毒试验和示范证明,脱毒后的甘薯,性状得到改善,品质明显提高,增产30%以上。在韩日等国甘薯生产上全部采用脱毒种苗,而我国仅有8%左右,北京为7.4%,脱毒种苗成为北京及广大甘薯种植区的迫切需求。脱毒种苗就如同一针强心剂,让日渐萎缩的甘薯产业再度重获生机。

    2015年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利用中国农业大学甘薯实验室的先进脱毒技术,严格完成“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脱毒。“遗字138”脱毒后在密云进行田间生产试验,亩产达3.5吨,较非脱毒种苗增产30%。王俊英告诉记者:“甘薯脱毒后,除了产量有很大提高外,薯块的商品性也变得更好。”

    8月,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对天津、河北和山东的甘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除山东比较重视甘薯脱毒工作外,天津和河北甘薯脱毒工作相对滞后,而天津和河北甘薯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因此北京甘薯脱毒种苗正好辐射津冀周边地区,引领产业发展。

    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已将脱毒苗进行快速扩繁,种植到防蚜网棚中进行原原种的生产,今年有望收获“遗字138”和“京薯6号”原种大约7.5吨,明年为薯农提供健康优质种薯。

    新品种选育——

    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品种单一,是北京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从品种选育上着手,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甘薯新品种成为唯一的突破口。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甘薯研究室从3000多份杂交材料中经过6年大田观察,筛选获得了“农大16-2”、“农大28-3”、“农大29-6”等3个优良品系,种植到密云综合试验站高岭镇试验田中,进行大田生产并现场测产,结果新品系“农大28-3”、“农大29-6”和“农大16-2”的亩产量分别是:3.6吨、3.2吨和2.6吨,产量很高,其中“农大28-3”淀粉含量较高,“农大29-6”和“农大16-2”的胡萝卜素含量也较高,均是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食用甘薯新品系。

    10月19日,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农业大学甘薯研究室育成的甘薯新品种‘黄玫瑰’进行了鉴定,专家组一致同意“黄玫瑰”通过品种鉴定。“在国内生产上确实有一些好品种,但仍然很单一。”王俊英说,“目前大部分是高产型的甘薯品种,营养型的品种比较少,‘黄玫瑰’这个品种胡萝卜素含量高,很有营养价值。”

    针对北京地区甘薯品种单一的特点,北京市粮经作物创新团队通过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联系,分别从山东烟台引进“烟薯25”、“烟薯47”和“烟薯18”;从广东引进“广薯87”;从河南引进“商薯19”;中国农大甘薯实验室最近育成的“农大6-2”等国内近几年育成的6个优良甘薯品种,以及北京的“遗字138”共7个品种同时种植到密云综合试验站高岭镇试验田中进行品比试验,并在收获时现场测产,结果表明,引进的5个甘薯鲜食品种亩产量在2.6至3.3吨之间,均高于对照北京品种“遗字138”的1.7吨,增产效果明显,引进甘薯新品种将助推北京地区甘薯产业新发展。

 

品种介绍

    “黄玫瑰”是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母本为美国的Goldstar,父本为“遗字138”、“徐薯18”以及美国的Rose等15个品种,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

    “黄玫瑰”种薯萌芽性好,中长蔓,分枝数6~9个,茎粗中等,叶片心形,顶叶淡紫色,成叶绿色,叶脉紫色,茎蔓绿色带紫。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单株结薯4~6个,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利于机械收获。薯面光滑,商品性好,蒸烤食味良好。田间表现较抗茎线虫病、黑斑病和根腐病。三年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900千克左右。适宜在北京、河北和天津地区种植,春薯种植密度每亩3800株左右,夏薯种植密度每亩4200株左右。

甘薯脱毒

    甘薯茎尖0.2毫米~0.4毫米的部位由于维管束系统没有形成,组织分化生长旺盛,速度快于病毒传播速度,再加上生长点的免疫力强的特点,因此脱毒甘薯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甘薯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甘薯脱毒种苗与相同品种未脱毒种苗相比:

    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一般可达20%~50%。

    萌芽性好:早出苗1~2天,产苗量增加20%左右,百苗重增加30%以上。

    营养生长旺盛:栽后成活快,封垄早,茎节粗壮,叶片翠绿肥厚。

    早结薯快膨大:早5~7天结薯,膨大快。

    商品薯率高:结薯集中整齐,薯皮光滑而商品率明显提高,品质好,耐贮藏。

 甘薯加工

    近年来,全国甘薯加工企业发展迅猛。韩日和欧美研究发现甘薯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镁、铜、硒、钙等10多种微量元素,薯叶被称为“蔬菜皇后”,因此甘薯视其为营养平衡而全面的保健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健康的食品。

    如今,全国各地借着食品加工这个朝阳产业,纷纷进军甘薯加工,目前传统产品有:淀粉、粉条、粉皮、薯块、薯片、薯丁、薯酒等;新兴高科技产品有:全粉、蛋白、多糖、膳食纤维和高级糕点等。

脱毒种苗和育种缺一不可

    王澎

    随着国民对甘薯保健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鲜食用、叶菜用比例有所增加,鲜食甘薯对市场需求的拉动集中表现在城镇郊区甘薯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省区把甘薯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甘薯正逐步向效益型经济作物转变。然而,甘薯作为无性繁殖作物,良种供应区别于其他作物,也更加重要。

    甘薯新品种选育,就如同为甘薯家族注入了催动产业发展的新鲜血液。除了鲜食型甘薯外,营养型甘薯越来越受市民的青睐,加工专用型甘薯逐步带动整条产业链。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虽然不及马铃薯,但随着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应对不同群体需求的甘薯品种将越来越受欢迎。

    好种育好苗,好苗出高产。有了优秀的甘薯品种,还不够。充足供应高质量的脱毒种苗,才能让薯农敢种、想种。由于无性繁殖,甘薯脱毒技术成了保持其品种优良特性的最直接方法。甘薯脱毒的企业化运作,正是大批量的、稳定的供应优良种源的不二之法。


 

下一篇:小豆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