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余欣荣在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会上的讲话
2015-09-16  浏览:295
索 引 号:
07B101214201500771
 信息所属单位:
种植业管理司
 信息名称:
余欣荣副部长在部分省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推进落实会上的讲话
 文    号:
 生成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公开日期:
2015年09月16日
 内容概述: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精神,分析推进玉米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交流各地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部署安排玉米结构调整工作。
余欣荣副部长在部分省玉米结构调整暨“粮改饲”推进落实会上的讲话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精神,分析推进玉米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交流各地玉米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部署安排玉米结构调整工作。
  今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青贮玉米大田生产、机械收获、青贮饲料制作现场,场面壮观、给人启示。刚才,7省农业部门负责同志、3个试点县政府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还有6省农业部门作了书面交流,讲的都很好,做法可行、经验可贵,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但农业生产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增加收益,这也是农业的重要任务。
  (一)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贯彻中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农业来说,主要是实现“三转”,就是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国务院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了具体部署,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当前的重点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核心任务是推进玉米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选择。多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各方面压力也日益加大。一方面,地少水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增强。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突出,如土壤沙化、地力下降、水体污染、淡水减少等。玉米是大水大肥的作物,多数种在雨热同季地区,但一些区域水资源缺乏、生态支撑条件较弱,需要主动调整,适当调减一些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在新常态下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一些地方玉米“一粮独大”,种植结构单一、种养不衔接,产业融合度低,影响种植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为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构建合理轮作体系。过去黑龙江及内蒙古第四五积温带形成了粮豆轮作的体系,现在农民弃豆弃麦,玉米变成当地的“铁秆庄稼”。玉米重茬连作,带来了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群落改变、病虫害加重等问题。因此,需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为合理的轮作体系,实现用地养地结合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推进种养结合。规模化养殖,需要就近解决饲草供应问题,通过就地转化增值,降低贮运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新变化,需要实施“粮改饲”,推进农牧结合。三是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三大谷物中,玉米是多用途的品种,加工的产品最多、链条最长、增值潜力最大。适应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实现农业的互联互通,促进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
  (四)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措施。受全球经济低迷、石油价格下跌、深加工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玉米供给宽松、价格下跌,而我国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价差拉大。受此影响,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快速增长,仅替代进口量就相当于600亿斤国产玉米。适应这种新趋势,要主动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既可缓解当前库存压力,又可提升农业竞争力。
  当然,对玉米问题要科学地分析、理性地判断。首先,对玉米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品种,还是重要的能量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在粮食“十一连增”中,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近11年我国粮食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面积增加1.95亿亩,占增量的98%;粮食产量增加3528亿斤,其中玉米产量增加1997亿斤,占增量的57%。其次,对玉米供求形势要有正确的认识。从当前看,受玉米消费需求不振、深加工产品销售不畅、进口替代品种较多等因素影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但这是相对的、局部的、也是暂时的。从长远看,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对饲料需求增加。大体匡算,每年需求增量在50亿斤以上。加上玉米精深加工,玉米需求增量还会大一些。第三,对玉米结构调整要有正确的认识。总结过去历次粮食结构调整的经验,这一轮的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是要稳定发展的,重点是调整玉米结构。要采取差别性调减的原则,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力求调优品种、调优效益、调优生态。
  二、明确目标任务,科学有序推进玉米结构调整
  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主动入位、顺势而为,推动玉米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当前,玉米结构调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尊重农民意愿,调优、调特、调高、调深玉米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具体来讲,重点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注重“比较优势”,构建新型产业体系。重点是推进“三个结合”。一是用地养地结合。东北冷凉区实行玉米大豆轮作,发挥生物固氮作用;北方农牧交错区和西北风沙干旱区调减部分玉米,改种节水、耐旱、抗逆性强的杂粮杂豆和牧草,实现生态恢复与生产发展共赢;太行山沿线区和西南石漠化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林果、特色杂粮、牧草和药材等,恢复生态,提高效益。二是农牧结合。坚持“以养定种”,积极发展青贮玉米,因地制宜发展饲用高粱、油菜、牧草、麻类等,优化饲料品种结构,发展草食畜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三是产加销结合。大力发展玉米加工、物流和服务业,促进鲜食、饲用、其他专用玉米原料基地与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园、物流配送营销体系紧密衔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实现“四个提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一是提高玉米产能。无论玉米结构怎么调,决不能把玉米产能调低了,这是一个基本前提。特别在玉米优势产区和黄金玉米带,更需加强基础建设,稳步提高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和效益。推进科技创新,推广优良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竞争能力。三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推进玉米结构调整中,要把增产增效、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四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经营,尽快转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努力做到增产与增效并进、开发与保护并重、生产与生态协调。
  (三)把握“五个原则”,保障玉米结构调整有序推进。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做到有压有保。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保护优势产区、调优非优势产区,把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品种结构。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充分调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提质增效。突破结构调整关键技术瓶颈,促进节水、节地、节肥、节能、节劳等高产高效技术转化应用。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四是坚持多业并举,推进产业融合。科学推进种养结合、生产与加工结合,因地制宜推进粮草轮作。积极发展产前产后服务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五是坚持着眼全球,确保产业安全。用足用好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玉米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管理机制。
  (四)突出“六个重点”,确保玉米结构调整取得实效。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生态适宜性调整。重点是调减高纬度、干旱区的玉米,改种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二是种养结合型调整。重点是粮饲兼顾,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以养定种,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三是生态保护型调整。重点是调减石漠化地区的玉米种植,改种有生态涵养功能的果桑茶等经济林、牧草饲草、饲油兼用的油莎豆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种地养地结合型调整。重点是东北地区恢复大豆玉米轮作,因地制宜发展苜蓿玉米轮作,华北地区实行冬小麦夏花生(豆类)种植,发挥豆科作物固氮养地的作用。五是有保有压调整。重点是稳定玉米核心产区,调减北方农牧交错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等非优势区的玉米,特别是调减黑龙江第五积温带及部分第四积温带的玉米。六是围绕市场调整。重点是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加销融合。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玉米结构调整各项措施落实
  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持续加力、久久为功,确保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当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规划引导。玉米结构调整不能一蹴而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找准切入点,确定主攻方向,制定总体规划,有力有序推进。目前,部里已编制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近期将发布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确定本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要把调减的区域、替代的作物、产业的衔接、政策的保障,整体布局、同步推进,具体细化、逐项落实。这里,我强调一下明年玉米结构调整,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任务落实问题。一是任务要落实到位。东北四省区明年调减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要逐市、逐县分解任务。其他省份也要结合实施“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提出明年玉米结构调整的任务。二是措施要落实到位。“粮改饲”匹配的养殖,粮豆轮作的政策扶持,玉米改杂粮杂豆的市场引导等等,都需要逐项地落实。三是责任要落实到位。推动县市成立玉米结构调整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协调,搞好服务,推进落实。既要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调配合,更要加强农业与综合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二)切实抓好政策落实。推进玉米结构调整,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很关键,但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扶持。重点是两件事:一是,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综合考虑农民收入、财政负担、市场需求等因素,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要温和地调,保障农民有合理的种植收益。二是,加大玉米结构调整补助试点。今年中央财政已安排3亿元资金,选择“三北”地区农牧交错区的30个县开展“粮改饲”试点,农业部也安排1000万元部门预算资金,支持黑龙江开展粮豆轮作试点。各试点省一定要抓好落实,搞好总结,积累经验。此外,还要建立金融、信贷、保险等政策,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开展“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支持玉米结构调整。
  (三)切实抓好科技创新。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要根据玉米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培育青贮专用品种,培育替代种植的高产优质的杂粮、饲草等品种。推进技术集成创新。适应玉米结构调整的需要,种植制度、作物茬口、栽培方式和配套机具都要有新的变化。要集成配套籽粒改青贮、玉米改饲草、玉米改杂粮、玉米改大豆等不同种植模式,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机具,筛选适宜轮作施用的除草剂等,加快示范推广。
  (四)切实抓好产业经营。一方面,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挥其在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好、联系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构建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拉动、新型经营主体联动的经营机制,推进订单生产、产销衔接、加工转化,助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五)切实抓好宣传引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及时挖掘各地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
  最后,我强调一下秋粮生产问题。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今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旱涝已定、丰收在望。但不能麻痹松懈,因为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目前,距秋粮收获还有一个月左右,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还要经过病虫害、洪涝、干旱、早霜、寒露风等多个关口。各地要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坚定信心,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全力以赴争取秋粮和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一是全力抓好防灾减灾。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的影响,秋季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和寒露风,东北地区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早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全力抓好病虫防控。这些年,病虫防控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效果非常显著。今年夏粮一战,病虫防控有力有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秋粮生产还面临稻瘟病、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虫威胁,各地要高度重视,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三是全力抓好技术指导。各地要组织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充分发挥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做到丰收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四是全力抓好农机准备。发动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机手调试检修作业机具。搞好农机调配,组织适时抢收和跨区机收,加快收获进度,提高收获质量,确保颗粒归仓。
  同志们,推进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任务,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创新思路、积极作为,迎难而上、扎实推进,把玉米结构调整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早见效、见实效,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下一篇:2015河南省秋季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