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抗病|增产|品质优 混播“哥俩好”大田产量高
2015-08-31  浏览:169

 

    图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赵霞在进行田间测产。

    本报见习记者梁冰清文/图

    8月底,河南省漯河市新店镇种植大户春德山的地头上,来自河南省农业厅、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多名专家,正在田头进行测产。

    行距、株距、穗行数、行粒数……随着一个个数据被统计出来,记者发现,测产的三块玉米地中,第二块玉米地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明显高于第一块和第三块。测产结果证实了这个推断:较之于第一块单作“登海701”的土地和第三块单作“登海662”的玉米地,采用混播技术的第二块地亩产量均提高了5%以上。一位在田垄上观望已久的村民忍不住问道:“这块地的棒子明显块头大,咋做到的?”怎么做到的?这还要归功于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潮海研究多年的混播或间作创新栽培技术。

    混播是把两个生长周期一致的品种混杂在一起播种,间作则是分行相间种植两个不同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株高和株型,或采用1∶1行比种植,或采用2∶2行比种植。通常,单一品种有优势也有劣势,往往不能成为“全能型选手”,而通过混播或者间作的技术,就可以把两个品种优势互补,共同对抗多重灾害,降低自然风险,从而实现稳产或增产。

    “拿这次测产的‘登海701’和‘登海662’举例,‘登海701’高产,结实性好,但是抗病性略差;‘登海662’抗病性和抗倒伏的能力好,但是结实率差强人意。而通过混播播种后,两个品种强强联合,‘登海701’的抗病性得以增强,‘登海662’的结实性也得到了改善。李潮海教授说。

    登海道吉总经理周伟向记者透露:“农民种田难免疏于管理,操作不规范,在禹州市范坡乡的创新栽培模式示范田里,一块200亩春播的‘道吉1+1’(登海701+登海662)实地测产结果每亩产量达到了1100公斤以上,这个数据远大于当地其他品种的春播产量,甚至有可能是当地至今为止玉米的最高单产纪录。”

    创新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它还带来了其它附属效应,李潮海介绍:“新组合的玉米在抗病性、封顶性和玉米品质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效、保质,带来了很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说是‘小技术解决了大问题’。”

    在黄淮海领域表现优良的混播或间作创新栽培模式,是否可以全国推广呢?李潮海回答说:“这种技术模式是利用品种的多样性来提高它的优良性,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但是由于每个地方生态环境不同,玉米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在技术应用时就要因地制宜,在品种选择上重新排列组合。”

下一篇:袁隆平河南首招三弟子 或提前实现"总理任务"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