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本周一傍晚向社会公布,“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写入文件,即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从04年起,中央已连发11个一号文件。从07年起除11年和13年两年外,中央一号文件年年提及转基因。07年首提“加强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08年强调“启动研究”,09年和10年强调“加快研究”,12年为“继续研究”,今年则明确表述为“加强以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其中“科学普及”亦首次提及。
如果说,上面这段文字尚不足以印证这是中央要为转基因“正名”的重大信号的话,那么昨天国新办举行的一号文件解读专场新闻发布会就不一样了。中央农办副主任韩俊一开口就直奔转基因而“来”,他强调:“转基因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新产业,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农业转基因产品的市场不能都让外国产品占领了”。
韩俊就中央的“转基因立场”着重强调了五条:一,中国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早,某些方面距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某些方面则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譬如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研究;二,政府支持科学家抢占转基因研究制高点,13.6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面临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在转基因研究上中国不能落伍;三,中国已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覆盖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进口到产品标识的各道环节,未经批准私自制作、私自种植肯定违法,发现即查、处置严厉不容怀疑;四,在国家层面,除了国家批准种植的木瓜和棉花,政府尚未批准任何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合法种植和交易;五,政府当下对转基因的基本态度是积极研究、慎重推广。
颇值得人们掂量寻味的是,还是昨天,新华社一则通稿披露,去年中国进口7100万吨大豆大部分乃转基因大豆。人们可对“大部分”作不同理解,但按常识,“大部分”至少是三分之二以上。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加工大豆油和制作豆制品,尽管有部分国内民众始终强调从来不食用转基因食品,但笔者不能不说,这样的表白多少带有情绪化之“自欺欺人”。因为在中国,要想不碰转基因食品,除非你从来不买糕点,不吃食堂不下馆子,否则,有谁能真正做到与转基因“彻底绝缘”?
毋庸讳言,就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自其问世起就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担忧和质疑,这在中国尤甚。由于担忧和质疑背后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作为民意支撑,最稳妥的办法,是在科学尚未能对民众吃上一颗转基因农作物“绝对安全”的定心丸之前,暂缓进口转基因大豆。可问题是中国根本做不到,因为完全自产7000万吨大豆,至少要占用粮田2.3亿亩。这在今天的中国没人敢如此“任性”,否则中国人的饭碗就必出大问题。
倘若用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的担忧与质疑,那没有问题。可中国舆论场对转基因的质疑,在市场、监管、推广三个层面,均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与无序。“反转派”秉持极端思维,甭说耐心倾听“挺转派”之解疑释惑,只要闻“挺转派”发声,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先扣上“汉奸”、“卖国贼”大帽子。于是,原本完全可以心平气和进行的科学争呜,先是转变为社会争执,再是嬗变成政治争执,最后上升并固化为意识形态之争。
如此这般造成三大显性恶果:第一,各国都在完全公开进行竞争激烈的转基因研究,惟独在中国沦为见不得阳光的“地下研究”,不但研究团队对“反转派”的“凌厉攻势”禁入寒蝉,就连农业部门的官员也常对老百姓的疑虑和担忧王顾左右而言它;第二,由于正常的研究氛围荡然无存,令科学、理性、求真的声音无处传播,搞得原本就存有担忧的老百姓更加无从适从;第三,由于一和二之长期搅局,又不可避免致政府的监管顾此失彼,各地违法偷种、偷售转基因农作物及不当人体试验的丑闻时有发生。由于涉及政府机构失察、失管,一旦此类丑闻被捅破,有关方面又不得不动用行政手段“强行灭火”,形成人为恶性循环。
由是,中央一号文件及文件解读对打破转基因困惑的首次明确表态,虽不能认定为转基因农作物将在中国大开放的先声,但至少可理解成欲为转基因“正名”的重大信号,这无疑是必须的。
2015年2月5日《上海商报》“鲁宁专栏”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