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9点,辽中县六间房镇一家能有200平方米的饭店大厅里,挤满了300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他们是来听辽宁12316金农热线首席专家姜大光的水稻玉米高产技术讲座的。这些农民既不是政府组织的,也没有人发广告,他们是通过微信联络,再口口相传聚到一起的。
60岁的黑山县种粮农民王继武是这次“首届玉米水稻微友高产经验交流会”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怎么也没想到能来这么多人,足见农民是渴望科技的。
2013年春耕时,到田间为农民解惑答疑的姜大光,看到农民种地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往往又束手无策,就想着给农民和种粮大户搭建一个平台,“大光科技水稻精英论道”的“朋友圈”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从最初的几个熟人,到十几人,如今,“大光科技水稻精英论道”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人,而其中一个人在“朋友圈”里获得的信息,在当地又会影响到一村人。
这是去年12月28日朋友圈里的记录:
高山:林大姐,你那儿现在有没有为育苗整黑土的呢?我们大洼这儿已经开始准备了,我也想拉土了。整土的时候大家可得注意,有农药残留的土可千万别用,用了这样的土育苗,明年的高产肯定要影响一大块。
水稻状元林大姐:我们大石桥这儿还没整呢。对,打过除草剂的土不能用来育苗。要说呀还真得感谢大光老师,有了这个群,大家有啥事一沟通,全都知道了。
微信中的水稻状元林大姐叫林丽华,是名副其实的水稻状元,去年亩产吨稻,在朋友圈里是众人追赶的目标。高山叫钟红山,是大洼县农民,去年种了40多亩水田,亩产在1600多斤,今年,还使用姜大光的科学育苗、雅苒精准施肥等多项技术,老钟信心满满地要亩产达到1800斤。
新民市兴隆镇的高玉启早就想和林丽华比试一下,尽管去年他也是当地的状元,亩产达到1600多斤,可一听说林大姐水稻亩产一吨,一下就“蔫”了。不过,今年他想要卷土重来,铆足劲赶超“林状元”。
姜大光告诉记者,我们就想通过朋友圈,让更多的农民互帮互学互比互促,共同实现粮食高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