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黄瓜育种“育”出致富经
2014-10-15  浏览:136

  大姜庄村是个仅有1200多人的纯农业村,通过发展黄瓜育种产业,不到10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4倍多,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高大的瓦房整齐排布,柏油路直通家门,路面整洁卫生……10月11日,记者去夏津县雷集镇大姜庄村采访,刚到村口就眼前一亮,在这个位置偏僻的村里,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黄瓜育种基地成了全村人的 ‘聚宝盆’,收入高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党支部书记杨洪章说。

  一亩地种出10亩地的效益

  在该村黄瓜育种基地,记者遇到45岁的村民齐守凤,听说我们来采访黄瓜育种产业,她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黄瓜育种让我们的土地都‘生金’了,同样种一年,我们村一亩地的收入能赶上别村10亩地的。 ”

  齐守凤为记者算了笔账:今年她家种了一个育种大棚,占地两亩,春季种黄瓜,每亩能产种子120多斤,每斤120元,一季收入就近3万元。秋季黄瓜种产量低,她种了豆角,虽然今年行情一般,但也能收入二三万元。 “还有几亩地种小麦玉米,我一个人在家操持,对象出门打工再挣份工资。”齐守凤说,“这些年村里家家户户一年收入10万元没问题,多亏了杨书记引进的黄瓜育种项目和村里合作社的带动。 ”

  被村民津津乐道的黄瓜育种项目,是该村2005年引进的。当时,已任村党支部书记13年的杨洪章正努力为村民找寻致富门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要建设黄瓜育种基地,推广黄瓜良种,预感到这个项目有发展前景,杨洪章抓住机会积极争取,最终让基地落户大姜庄村。

  “开始都担心有风险,很多村民不敢尝试,全村育种面积只有30亩。 ”59岁的姜立泉是当时敢于“吃螃蟹”的村民之一,他说尽管研究所派了技术员来指导,但很多村民还是凭借以往种田的经验管理大棚,结果一半以上的村民育种失败,只有少数几个村民尝到了育种成功的甜头。

  正是少数几个育种成功的村民,让杨洪章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挨家挨户动员大家参与,自己也带头搞起了大棚。两年下来,村民开始积极要求参加育种。

  2007年10月,大姜庄村注册成立了雷集镇兴农蔬菜合作社,拥有22户社员,流转村民土地120亩,进行大规模黄瓜育种,走上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目前,该基地已发展到400多亩,合作社成员达200多户。

  庄稼人变雇主

  记者在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黄瓜育种基地看到,这里的大棚与普通蔬菜大棚稍有不同,在塑料薄膜棚体的最外面,还覆盖了一层白色纱网。

  “黄瓜育种跟种菜很不一样。”姜立泉聊起了他的育种经。为保证黄瓜种的质量,育种黄瓜不能喷农药杀虫,而是采用在棚外套网的方式防虫;浇灌用的是公司投资建设的管道,一开阀门水就自动流到地里;棚体薄膜更换要公司派人测量、安装,合作社统一采购材料。

  “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成了‘专家’,很多人还当上了雇主,周边几十个村的人都到我们基地来打工。 ”姜立泉说。育种黄瓜管理的关键技术是人工授粉,4月25日至5月15日、8月10日左右,都是育种黄瓜人工授粉的最佳时间,每到这时育种基地就热闹起来,最多时能有1000多人在棚里授粉。

  采访中很多村民表示,以前种大棚拼的是力气和经验,而现在得靠知识和技术。公司常驻村里的技术工程师成了大家争抢的“红人”,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黄瓜育种基地后,再将大棚返租倒包给农户,棚内收益归农户。春季统一种植育种黄瓜,秋季村民自由选择,可育种也可种植蔬菜。村里很多农户都是年轻人出门打工,老人在家承包个大棚,一年下来收益也不错。

  小村庄也有大作为

  近年来,国外蔬菜种子大量进入我国市场,而黄瓜种子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占领,还处在世界领先位置。在全国众多黄瓜产业研究所中,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处于领军地位。

  “大姜庄村也算为全国的黄瓜种业做贡献了。 ”该镇党委副书记张怀勇表示。现在大姜庄村的黄瓜育种基地有400多亩,是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在全国建设的重点基地,基地培育的黄瓜良种占研究所所有种子的90%,不仅供应全国,还远销东南亚、北美等国际市场。

  随着从事黄瓜育种研究的公司和机构越来越多,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为应对挑战,正积极开拓其他蔬菜的育种研究。大姜庄村顺应形势,力争致富方面多条腿走路。 2011年,该村成立了小麦育种合作社,将剩下的田地与银星种业公司合作进行订单小麦育种,村民将小麦种送往银星种业公司,收购价比市场价每斤高出一毛钱。

  “不管是黄瓜育种还是小麦育种,关键是要让大家致富,能过上好日子。 ”杨洪章说,“农村有土地,庄稼人有干劲,只要找对了路子,土地也能结出 ‘金子’,小村庄也能有大作为。 ”他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找对路子土里能掘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每个村都在找寻带领农民致富的门路,有的村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发展的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大姜庄村敢于尝试,做活土地文章,通过与育种公司“联姻”,发展现代黄瓜育种,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民。村民收入有了保障,从土里掘出了“金子”,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致富路。

  大姜庄村的实践说明,要想带领农民致富,关键在于选择的路子对不对。发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把土地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才能聚集发展合力,真正让农民增收。

下一篇:假除草剂致150亩辣椒田损失70多万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