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转型:“坐在房间里卖种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014-10-13  浏览:275

——张掖玉米制种企业转型记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 见习记者 李慧斌

    杂交玉米种子是具有天然性和再生性永续利用的资源,年年制种,岁岁盈利,被誉为“黄金产业”或“常青产业”。然而,今年全国杂交玉米种子企业制种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其中大型企业调减幅度最大,降幅接近50%。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在295万亩,比去年减少89万亩,降幅达到23%。从区域看,西北地区制种面积200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62万亩,下降最大,其中甘肃省减少35万亩,新疆减少22万亩,宁夏减少5万亩;东北地区制种面积40万亩,比去年减少17万亩;西南地区制种面积近30万亩;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海南省、湖北省等其他地区种植面积20多万亩。如何扭转玉米制种面积萎缩带来的农民收入减少、企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呢?作为甘肃省张掖市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张掖多成农业有限公司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市场不景气背景下转型探索——与基地整村签约转产大田玉米

    “在制种面积萎缩的情况下,多成农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田玉米。”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裴晖平告诉记者,面对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积压较多的严峻形势,公司充分发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先进生产技术、加工设施、晾晒场地等优势,探索玉米产业新型种植模式和发展路径,以保证公司自身稳定发展和基地农户的收益。

    甘肃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李世成介绍说,多成农业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与基地整村订单生产大田玉米,秋天统一收购鲜穗、晾晒、加工、销售。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

    “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生产大田玉米缺品种、缺技术、收获难、晾晒难、加工难、销售难、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种田更加便利,增收更有保障。”裴晖平说,公司在基地内积极推动制种农民种植玉米新品种“正德305”,逐渐引导农民走上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在1亩地保苗6000株的栽培条件下,籽粒产量可达到1200公斤以上。饲用产量(青贮生物产量)达6900公斤/亩,最高达到8000公斤左右。”前不久,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举行的玉米新品种“正德30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现场观摩与测产会上,“正德305”的长势和经济效益,让当地不少农民代表和受邀来到测产现场的经销商们禁不住啧啧赞叹。

    张掖市畜牧草原站站长权金鹏说,“正德305”是由公司选育的一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其实,此前不久,在“正德305青贮玉米”现场观摩与测产会中,张掖市畜牧局、农业局及公司就采用这种方式,让全市有饲草基地的养殖户对这个新品种的产出竖起了大拇指:相较于当前推广的其他品种,“正德305”可早熟7-15天,能及时抢占市场,补充饲料短缺时期,做青贮经济产量比一般青贮玉米高33%-45%,能显著提高青贮玉米的品质和能量指标,具有绝对优势。

    自主研发为调整结构夯实基础——正德系列新品种挑大梁

    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幻,这样的“及时调整”与制种基地和企业此前在新品种研发上下的功夫是分不开的。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惠琴说,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之一,张掖市的年制种面积一直维持在100万亩左右,产种量5亿公斤以上,占到全国玉米种子年用种量的40%以上,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为了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种业强市,近年来,张掖着力培育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

    “我们率先起步探索科技创新和发展。”裴晖平说,此前,公司负责人王多成曾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的选育,积累了丰富的玉米品种选育经验。目前,公司已经先后育成正德系列杂交玉米新品种3个,在甘肃及西北生态条件适宜地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多万亩。

    “这个品种的选育成功,可以说是王多成研究员几十年不懈奋斗,带领团队努力的结果。”裴晖平说,从2003年发现变异单株为基础材料,开始多代自交,配置杂交组合,最后从800多个组合中脱颖而出,经南繁加代,观察试验、品比试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程序培育而成。然后建立标准化良繁基地,开展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最终实现了良态、良田、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因公司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科学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技术,生产的正德系列种子均能满足单粒点播的要求,“正德305”将同样以单粒点播技术在省内率先推广。

    “‘正德305’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2012年在甘肃省中晚熟(高密A组)玉米区试张掖、武威、酒泉、白银、平凉、作物所6点平均折合亩产1177公斤,比对照的‘郑单958’增产16.5%,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其中,张掖点亩产达1194.2公斤,比对照的‘先玉335’增产8.8%;白银点亩产达1173.8公斤,比对照的‘先玉335’增产12.3%,增产极显著。2013年在甘肃省高密组玉米区试中平均折合亩产1023.1公斤,比对照的‘先玉335’增产5.4%,居第3位。2014年在张掖甘州区党寨镇陈家墩村、沙井镇南湾村、寺儿沟村万亩高产创建中亩产平均达约1200公斤,最高测产点达1250公斤;带穗青贮产量每亩可达6900公斤以上,小面积有8000公斤的记录,且青贮品质明显高于当前推广的其他品种。”王多成说,今年春,该品种通过了甘肃省的品种审定。

    提供新型市场化服务——种子直销+独家代销

    “正德305”的优良表现,在现场测产得到了充分验证。记者了解到,在“正德305”现场测产中,专家组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家墩村的种植区域内,按村社划分了几个测产小区,并在每个区域随机抽取了3户,每户选1块面积不小于1亩地进行测产。

    专家组认为,“正德305”田间长势强,植株高大,病虫害发生轻,叶片翠绿,功能期长,不早衰,具备优良饲用玉米的特征和良好发展前景;茎秆健壮,抗病、抗倒,株型紧凑、耐密性好,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田不同区域表现产量稳定,增产效果显著,是玉米高产创建增产潜力较大、推广应用前景较好的玉米新品种。

    “从实际测产的结果看,‘正德305’优势明显,值得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同样适宜于与张掖有着相同气候特征的河西走廊内陆灌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西北广大春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制种玉米等传统优势作物,前景十分广阔。”张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赵怀勇说。

    “和以前的品种相比,这个品种玉米种植期间操心少了,劳动量降低了。”陈家墩村9社村民郭立贤说,“种制种玉米跟种大田玉米‘正德305’相比,收入相差不多,但制种要去杂、抽雄,工序多,费的人工也多,而种‘正德305’从种到收有公司的技术指导,还可以机械收获和脱粒,年底公司还按合同价收购,不用我们再找买家,省力又省心。”

    “让新品种的品质和田间长势真真实实地摆在人们眼前。”王多成说,公司在成功实现结构调整,确保企业和农民收益不减的同时,还借把种植户、养殖户和经销商邀请到测产现场的方式,开启了田间卖种的新的销售模式。“正德305”的销售模式以直销和独家代销为主,并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种难和买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新型市场化服务模式。在实现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的同时,通过种植模式转变实现玉米产业的链条延伸。今年8-9月份,公司在适宜种植“正德305”的地区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并通过两次现场会签订了种植10万多亩地的种子预售合同。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王建华教授认为,现场推广将会成为今后种子公司主要的销售模式,“坐在房间里卖种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样的销售方式也赢得了众多与会的经销商的认同。临泽县瑞峰种子公司的代理商尚高荣参加了“正德305”的现场测产,他说,现场看测产结果,让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到了品种的潜力所在,这是他考虑代理该品种销售的重要原因。

张掖:“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张掖,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以上,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我国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该市汇聚了全国大大小小将近70家制种企业,包括美国先锋、孟山都,法国马格兰等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种业巨头的分公司。

河西走廊:中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辖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5市,上榜《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甘肃省一市七县区均隶属于河西走廊。

    充足的光照,巨大的昼夜温差,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壤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让河西走廊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玉米制种区,其中张掖市目前为全国面积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

农业部认定26个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2013年7月29日,农业部下发通知,认定甘肃省张掖市等26个市县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肃省张掖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甘肃省临泽县、甘肃省甘州区、甘肃省凉州区、甘肃省肃州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黑龙江省林口县、甘肃省高台县、黑龙江省依兰县、甘肃省永昌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甘肃省古浪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吉林省洮南市、内蒙古自治区松山区、四川省西昌市、黑龙江省安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黑龙江省依安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

下一篇:良种加良法实现“吨粮田”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