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9日电 近日,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垦种业”)于证监会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其拟发行新股不超过5000万股,其中涉及不超过1500万股的老股转让,拟于创业板上市。
皖垦种业是安徽省国资委的所属企业。截至2014年6月末,安徽省国资委合计持有其82.00%的股权,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国资的身份使得皖垦种业在种业市场保持着较快的增长。2011年至2013年,皖垦种业分别实现营收35513.54万元、39198.42万元以及41165.9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水稻和小麦种子一直占据着其业务收入的主导低位。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报告期间,稻麦种子占其营收的比例均在70%以上,农业经营的季节性变化也带来了皖垦种业营收的季节性波动。除此之外,皖垦种业对于理财产品也有特殊的偏好,报告期间,其合计购买23起理财产品,实现获利179.129万元,理财产品俨然成了皖垦种业开辟的营业外财源。
种业收入占比高 季节性波动强烈
2014年上半年,皖垦种业实现净利润-1437.23万元。
相较于其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此中端倪。据皖垦种业的财务报表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其分别实现净利润2061.70万元以及2466.47万元,净利润呈现出增长的势态。2013年,皖垦种业的净利润更是再度实现了良好的增长,达3014.62万元。净利润的巨幅变化来自于种业的季节性变动。
皖垦种业管理人员变动情况(部分)
皖垦种业在招股书中称,“由于农作物种植的季节性,公司产品销售也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公司主导产品为小麦种子和水稻种子,通常情况下,上半年3—5月是水稻种子的销售旺季,下半年9—11月是小麦种子的销售旺季”。2011年至2013年,皖垦种业在上半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4.87%、11.47%以及8.02%,上半年营收占比迅速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间,其小麦种子收入占其全部种子收入的85%以上,核心营收的单一性明显。
与此同时,皖垦种业也面临着来自同行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从营收数据上看,2013年皖垦种业实现销售收入4.11亿元,在12家同行业公司的比较中处于低位。同行业销售收入最高的是隆平高科。2013年,其实现销售收入18.85亿元,是皖垦种业的4.59倍。
资金投入买理财 管理层频繁换届
2011年与2012年间,皖垦种业合计获得理财产品收益179.19万元。
较投入的本金相比,皖垦种业的收益率并不惊人。经中国青年网记者核算,皖垦种业最多一次合计投入13500万元购买短期理财产品,获得收益合计80.85万元,季度收益率约为1.80%,资金利用的效率体现风险回避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皖垦种业的理财投资在2012年3月之后戛然而止,而2012年之后正是理财产品高回报的阶段。资金使用的偏向或与皖垦种业的负债增加有关。2014年上半年度,皖垦种业的负债总额达到史无前例的34,066.60万元,较2013年猛增258.23%。
另外,皖垦种业的管理层也呈现出频繁的变动。其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其21名管理层人员中,报告期间变动的人员有11人,占比高达52.38%。其中,不乏有辞职者。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2011年报告期间,皖垦种业的财务负责人夏献锋辞职,董事宋维波也于2012年10月挂冠而去。影响较大的一起发生在2011年12月,这一次,皖垦种业的副总经理韩大鸣辞职。走向上市的康庄大道,何以多名管理人员舍皖垦种业的上市盛宴而去,不能不引起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