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资这个巨大的“蛋糕”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显得“鲜美”,可是近来这个“蛋糕”对大多数农资人来说有点“难吃”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资产品全面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全面供过于求,30年左右的时间,农资的变化,农资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药市场绝对的供大于求,农药产量约为250万吨,而国内总需求量仅为30.8万吨,出口量超过125万吨,产能严重过剩。
其实产能过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控制市场,不能控制渠道,让其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传统渠道就不用说了,各种代理、中间商、渠道商,巨大的渠道覆盖费用,一层层中间商的“剥削”,任何厂家都是扛不住的。于是大家都把目标看向连锁经营,国家也给与相关的指引政策,也从服装行业、百货行业借鉴经验,觉得农资行业也可以借此消除渠道的问题,做大做强。可是事实呢,像这些巨头厂家的连锁店:2002年的红太阳(南京红太阳)、2006年的喜洋洋(安徽华星)、2008年的惠万家(江西正邦),做了这么年也没有看到多大的市场效果,远远低于当年的期望,至少想达到整合渠道的目的是很难的。主要原因很简单,方法不对!我们没有了解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客户不是“精”的像猴子一样的经销商,我们的客户是农民,对手也是农民。在中国有句古话: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当我们的连锁店铺到别人的地盘了,不看别人的脸色是很难活下去的,硬碰硬绝对是两败俱伤。我们要了解客户(农民)的需求,简单直接的把我们优质的产品亲自送到农民手里去,这里就需要借助互联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