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安徽沿淮淮北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估
2014-08-01  浏览:269

  中国兴农网讯 6月20日以来,沿淮淮北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沿淮淮北尤其是西部地区从7月上旬中期开始旱情显现并逐步发展,至7月29日沿淮淮北西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局部重旱。目前夏玉米、夏大豆棉花及沿淮一季稻已陆续进入旺盛生长期,水分需求日益增大,该地区持续的旱情易引起在地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作物抗高温能力,并对作物结实率与最终产量形成有不利影响。

  天气实况

  6月20日以来(6月20日~7月29日),沿淮淮北平均降水量9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9%,为1961年以来最少。沿淮淮北有16个市县降水量排在历史同期偏少年前3位,萧县、亳州、临泉、太和、涡阳、淮北、利辛、宿州、固镇及阜南为历史同期最少。沿淮淮北地区各站的无降水日数普遍超过25天,其中亳州(34天)、界首(31天)、太和(32天)、涡阳(32天)、淮北(32天)、宿州(30天)及颍上(30天)无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

  土壤墒情变化

  2014年7月6日土壤墒情监测显示0~20cm土层淮北西部部分地区旱情显现;7月6~7月22日,沿淮淮北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降水偏少,旱情持续发展,至22日沿淮淮北中西部和东部轻到中旱。受台风降水影响,7月25日淮北中东部前期旱情解除,但沿淮淮北西部降水强度弱或无明显有效降水,旱情持续且略有发展。7月25~29日,沿淮淮北西部仍无有效降水,旱情加重,目前该地区0~20cm土层有轻到重旱,重旱面积较前期有所扩大。

  对农作物影响分析

  目前安徽省淮北夏玉米普遍拔节,部分进入抽雄吐丝期,夏大豆处于分枝生长阶段,并陆续开花,棉花处于花铃期;沿淮一季稻陆续孕穗。

  对旱作物的影响分析:目前沿淮淮北地区的夏玉米已进入需水临界期,是需水量最大、缺水影响最敏感的时期,持续墒情不足将导致“卡脖子旱”,造成有效花丝数和粒数减少,抽雄困难,降低作物抗高温能力,并对作物结实率与最终产量形成有不利影响。持续旱情将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阻、蕾铃脱落,影响夏大豆的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

  对一季稻的影响分析:目前沿淮一季稻正值孕穗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抽穗,正是需水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缺水,水稻幼穗分化将受到阻碍甚至停止,造成颖花严重退化,不能形成大穗,严重时不能抽穗,而且导致水稻空秕粒增多,结实率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

  据相关部门7月28日统计显示,安徽省受旱面积425万亩,其中,中旱90万亩,轻旱335万亩,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的西北部。

   未来天气趋势及对策建议

  据省气象台预报:预计8月上旬旬初受台风“娜基莉”影响,安徽省东部有阵雨或雷雨;4~5日受偏东风影响,沿江江南有降水;旬末安徽省江北部分地区有雷阵雨。3~8日安徽省多晴热高温天气。旬降水量安徽省偏少4~6成。旬平均气温安徽省接近常年。

  7月30日安徽省出现降水过程,沿淮淮北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但据以上预测,未来十天安徽省北部仍无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而且8月3~8日的晴热高温天气将加剧作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失墒迅速,沿淮淮北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旱情将重新显露并发展。据此建议:

  1、沿淮淮北西部干旱田块,应及时进行灌溉,灌后要采取浅中耕,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无灌溉条件、旱情没有解除的地块,要及时喷施叶面肥,降温增湿,提高植株抗旱能力。

  2、气象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有利天气形势,适时在旱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在地作物关键期水分供应;各地应抓住降水时机,尽量储水蓄水,为后期伏旱发生时提供灌溉水源。

  3、一季稻田块应根据天气变化,把握好灌溉力度,确保田间保持一定的水深,促进一季稻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积累。

  4、目前是在地作物病虫害高发期,也是防治关键期,各地要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植保部门的建议合理用药,积极防治。

下一篇:2014全国农资展强势联合百家权威媒体 打造最具影响力博览会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