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4年06月30日 08 版)
兰浓
相对于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农产业为主要收入,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对市场信息更加敏感,市场化行为更加明显,对农技服务要求更高、更专业、更全面。家庭农场纷纷上马,为企业实现精准营销、大数据营销提供了机遇,只要抓住机会,将服务营销落到实处,变现就是顺其自然的事。
我国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生产关系,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基数是庞大的,家庭农场的集中涌现,要比任何经营主体都要快。在2012年底,农业部摸底调查符合家庭农场要求的达87.7万个,平均经营规模达200.2亩。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规模农场用种需求量大而集中,对前沿品种、特色品种接受度高。了解家庭农场给农业经营体系带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种子企业在稳固、开拓市场方面做出的新选择。
当前种子企业能为用户提供的技术服务极其有限,大多只处在“种子买卖”阶段。随着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种个性化特征明显,配套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种企要以家庭农场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针对所有企业而言,为家庭农场提供专业服务都是新业务,与散户相比,相同的服务成本能带来更大的价值。而且,家庭是从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承包户,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程度更高,对品种推广、案例营销等有更好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更容易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营销,精准推广品种。农业部要求县级农业部门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并发布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旦数据库建立起来,还可以导入微信、APP等新媒体平台。
家庭农场时代来临,逆袭不是没有可能,看谁能抓住机会,转变经营观念,将服务营销落到实处,实现效益增长是顺其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