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连增后,中国粮食总产处于历史高位。如何在此基础上,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保证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科技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表示,要想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无一不例外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以及创新。
张来武说,今后会重点推进五项工作。包括改造农民生产条件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渤海粮仓和旱作农业科技工程,现代种业体制改革,国家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值得关注的是,于2002年在基层先行试点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首次明确提出。张来武将其称为“职业农民”,是与农民进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人群。目前国内已经有72万科技特派员。
这些特派员的存在直接激活了农业资源,用市场的方式解决农业问题。类似“土地银行”的土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支持制度,从田间到餐桌质量安全无缝衔接的物联网体系和云服务体系。还有品牌效应和品牌培育机制等一系列的制度支撑,与科技特派员密切相关。
为解决国内种业小、散、乱的问题,张来武说,相关部门已经协商重构商业化育种体系,创新科研计划管理,推进种业产业化,做强做大种业。市场将在重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由过去投资、行政驱动向依靠人力资本转变。
“我们需要建立制度将种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从科技特派员开始做起,组织有知识、有市场眼光的、有组织能力的、有能够把市场信息、科技金融、管理和整个种业技术能够一体化的市场力量,使之职业化。” 张来武说。
种业新型经营主体从科技特派员开始
2014-02-17 浏览:144
下一篇:我国对转基因序列检查未来将更严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