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制种大户谈“农经”——我把袁隆平当作偶像
2014-02-07  浏览:175

    大年初五一早,天空放了晴,迎着温暖的阳光,记者走进肥西县严店乡东南村种粮大户李邦胜的家中,他正吃完饺子准备去麦田看看。今年47岁的李邦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粮,一开始种植常规稻,种出了经验和技术后开始向良种繁育发展。如今已在当地流转了1500多亩地从事杂交水稻的制种。

    “种小麦为的是不让土地闲着,昨天下雨正好缓解了土壤的旱情,对小麦生长有利。”李邦胜踩着松软的泥土乐呵呵地说。“其实,水稻制种才是咱全年的重头戏。与普通种粮不同,我们制种要求高,很多环节还是需要手工。比如说二段育秧、插秧、喷洒920(速效剂)、拉花、去杂、精选等等。但与以前相比,已经进步了很多。”李邦胜说起这些制种的事儿滔滔不绝。现在他制种产量每亩地在400斤出头,每斤的价格达到了6元钱,收益比较可观。

    “随着科技的提升,种子也在不断改良。现在农民的用种量大大减少,但单位面积产量反而提高。这都依赖种子质量的提高。粮食的年年丰收,也有我们制种人的功劳啊。”李邦胜说,东南村的村民们看着他制种尝到了甜头,就跟着他学习种田制种。现在他们村制种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的2/3,成了名符其实的“制种村”。如今,杂交水稻制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午饭时分,红烧鱼、糯米圆子、千张烧肉……一道道丰盛的农家菜端上圆桌。几杯白酒下肚,大家在饭桌上畅所欲言。“年轻人有崇拜的偶像,我也有自己的偶像,我的偶像就是袁隆平。”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李邦胜认真地说,“我干农业几十年了,干得津津有味。我一直想说服儿子跟我学着干,农业虽然苦,但潜力无限!”

    ·张妍 王永亮·

下一篇:南繁基地上的山东人:像候鸟一样的30年生活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