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八千砍一半 泡沫仍然在
2013-12-23  浏览:203
《农财宝典》

  持证种子企业从8000家减到6000家,可以预见6000家还会变成4000家,即便如此,潜藏的泡沫仍然存在。推进商业化育种的本质在于将育种职能归还给市场,托付给企业,让公办的科研院所承担起基础研究的社会责任。因此,明晰不同主体的职能,解开体制的羁绊,种子行业才能脚踏实地,健步前行。
 
  18亿亩耕地,养活8000家持证种子企业,种业市场化后虽欣欣向荣,但十年内"多小散乱"格局一直未有明显改观,种业人有目共睹。为破局图强,国务院2011年出台八号文件致力于提高门槛,扶优扶强。文件出台两年,持证种子企业数量的减少立竿见影,据媒体报道,2013年底已降至6000家以下。
 
  然而,数据的变化并未让种业人松一口气,碎片状市场和同质化品种所吹起的泡沫依然笼罩种业:一方面,部分未能续证的种子企业依然作为独立单位在经营种子业务,这部分人没能被大企业收编,也没能联合做大或是分流到其他行业,作为核心的人没变,种子市场"多而小"的经销网络自然也没有变。另一方面,新政框架下,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种子市场检查执法的力度尚未显著提高,同质化品种各自占据山头,一品多名依然大行其道,"散而乱"的品种结构抑制着种企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也抑制着民族种企做大做强的宏图。
 
  如何让改革真正触动种业科研和市场开发的既有格局?笔者认为,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的关系是关键所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改革最强音,这一理论基础也将让种业既定改革方案的推进更加自信。种业改革最受关注的两个方面是提高种企经营门槛和鼓励商业化育种。
 
  其中,提升经营门槛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如前所述,在数据上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行业的前途不能躺在浮华的数据上睡大觉,改革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政府和市场协同推进。"被淘汰"的企业要真正退出需要政府强力执法监督的配套,企业要转型还需要市场和时间的消化,政府做好守夜人,企业戮力求发展,行业集中度才能真正提高。
 
  商业化育种的本质正在于将育种职能归还给市场,托付给企业,让公办的科研院所承担起基础研究的社会责任,反映到市场上,就是让企业和企业平等竞争新品种研发能力,而不是跟财政支持的科研院所竞争。科研院所职能调整涉及人事众多,利益纷杂,若改革理论基础不坚实,势必会因各个方面的阻挠而迟滞甚至搁浅。我们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为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此也呼吁相关主管单位顺势而为,推动育种科研院所的职能加快转变,为种业市场发育腾出宝贵的空间。
 
  8000家减到6000家,可以预见6000家还会变成4000家,在肯定种子企业数量减少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深层潜藏的泡沫。唯有抛弃数据迷信,明晰不同主体的职能,解开体制的羁绊,才能让种子行业脚踏实地,健步前行。
下一篇:莲藕病虫害防治办法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