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3年12月13日 05 版)
马芳骥
农资销售和推广服务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容不得半点疏忽。这个说法无论在厂家、批发商、基层经销商还是管理部门,都被吆喝得十分响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厂商做得最多的还是推销,技术推广服务差强人意。
比如,批发和零售商多对学习吝惜投入。笔者接触过晋南30多位同行,只在3家的门市部见过报纸,订阅报刊的达不到10%,购买图书的更少,只见过两家柜台上摆有专业书籍。不读书不看报,怎谈技术服务?怎么落实“农业部发布的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农药推销也只用两招,一看说明书,二听上层经销商的介绍。有的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只得求助厂家。化肥推销因为测土配方,有多个处方容客户自选,可有的厂家为了多拉拢几个零售商,分别向零售商推荐不同的配方,说是实施差别化竞争免得“打架”。更有个别经销商本身技术水平就有限,却还想取巧,因为钾肥价位较高,昧着良心专卖不含钾的化肥,居然告诉客户本地用不用钾肥无所谓,何谈技术服务?
再说培训这一块儿,笔者近期参加了地区执法部门举办的培训会,但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人员,4天培训重点讲的还是依法经销、诚信经营,仅有半天联系生产实际讲解葡萄的管理技术,这对绝大多数农资经销人员来说针对性不强,很不解渴。
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的发展,喊加强技术服务的人多了起来,这就要求厂商不惜投入做好这项工作,经销商也要多读书报上网学习,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提升技术服务水平。而相关管理部门则应逐步提高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并实施针对性、专业性强的技术培训,必要时进行考核发证。只有各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实实在在地推动农资销售的技术服务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