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山东省商河县秋粮主要品种,既是农民种粮增收的基本来源,也是粮食企业搞活经营、提高效益的优势品种。为了深入了解商河县玉米生产、成本及收购情况,准确判断出后期粮食价格走势,商河县物价局近期深入郑路、尹巷、贾庄三个乡镇九户种植户,以及两家粮食企业进行调查。此次调查通过走访、座谈以及问卷作答的方式开展。
秋粮种植成本、收益情况
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今年在玉米的生长期内,降雨强度大,时间长,内涝严重,河水托灌,降雨期间玉米幼苗小,抗水能力弱,长时间降雨对玉米除草、治虫、化控也带来不利影响,另外,9月份正值玉米抽穗期,又遭旱情影响,产量大幅下跌。调查点中郑路、殷巷两个乡镇因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受灾最为严重,个别地块玉米出现绝收,贾庄镇因地势高,影响较小,产量相对较高,亩均产量在850斤左右。汇总三个乡镇数据显示,商河县今年玉米亩产676.67斤,较去年1026.67斤相比,产量下降34.09%。
生产成本小幅提升。据农户讲,虽然今年玉米产量低,但种植成本却不低,从九户种植户调查问卷来看,2013年亩均生产成本为512.14元,同比去年涨幅9.08%。其中以机械作业费和人工成本增幅明显,2013年亩均机械作业费为68.33元,同比去年涨幅21.78%,亩均人工成本170.89元,同比去年涨幅10.92%。
亩均收益基本亏损。从三个乡镇的调查情况看,玉米出售情况全部为零,据农户讲,今年商河县玉米种植期间受前涝后旱影响,产量大减,部分地区几近绝产,因此收益较去年大幅下降,今年亩均收益为207.16元,与去年576.51元相比,下降64.07%。
保本期望售价提高。据调查户反映,今年的粮食价格普遍很高,但粮价的不稳性仍让人担心。据调查,他们对玉米的保本估价为0.89元/斤,对未来的期望售价为1.20元/斤。
粮食购销价格及收购进展情况
今年玉米收购价格低于去年。针对今年粮企的收购情况,我局先后调查了县林中和久强两个粮食收购点,从两个粮食收购点调查中得出,今年玉米开秤收购价1.04元/斤,与去年1.08元/斤相比,下降3.7%,据收购人员解释,按照往年惯例,玉米产量大减价格势必拉高,但这在收购初期影响较小,新玉米上市水分较重,而且今年玉米受旱涝双重影响,质量相对下降,因此今年收购价要低于去年。
今年玉米收购量低于去年。通过调查,两家粮食企业截至目前玉米收购量平均为95吨,去年同期收购量为107.5吨,与去年相比减少12.5吨,减幅为11.63%;目前收购量离自定计划收购量相差很多,两家收购点今年预计收购量平均为700吨。据粮企工作人员透漏,收购初期种植户大都惜售,持价待沽,因此收购量低于去年。
粮企业内人士对总体走势和净进口的看法。粮企业内人士分析,全年粮食及玉米整体行情供需偏紧,后期价格走势基本稳定,而今后玉米净进口量大体会保持在现有水平或略有扩大,原因主要是目前养殖业快速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导致国内玉米供给偏紧。
粮企人员对粮食市场的看法及建议。据粮企业内人士讲,目前粮食市场乱、产量低,质量差、价格波动频繁,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调控,严控农资、农药价格,有效稳定粮价,维护市场平衡;部分业内人士还建议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产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种粮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应对灾害有欠缺。商河县地处内陆平原,不靠山不近海,灾害性天气相对较少。近些年来由于气候条件不错,风调雨顺,广大农户和政府部门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减弱。例如今年面对玉米遭遇的倒伏和积水,由于排水沟渠多年失修,农户们除了扶直以外,大多束手无策。乡镇政府积极组织出动,机械挖沟、水泵抽水,收效却不明显,风调雨顺年份作物丰收有望,一旦遇到干旱或涝灾就只能听天由命。
种粮比较收益低。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补贴种类及额度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提高,对农民种粮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机械费等生产成本日益增加,抵消了大部分政府给予农民的政策性利益,随着工资的上涨,农民外出打工的收益和种粮收入进一步拉大,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
粮价不稳,农户惜售观望。调查户表示,虽然今年粮食价格普遍处于高价位,但粮价的不稳性对他们的生活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售粮积极性。今年新玉米开秤价格同比去年小幅下降,而农户对后期玉米价格上涨的期望较高,多数农户惜售观望,持价待沽。
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今年由于农药、化肥、种子及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以及土地成本、劳动工价提高等因素,推动了种植业成本的攀升。调查户表示,种植成本的提高使他们的种植收益增加不多;令种植户更生气的是目前农资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给他们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心理创伤。
化肥、药剂使用盲目,缺乏科学指导。近年来,各类化肥、药剂等应用越来越普遍,品种越来越多,但由于农户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往往造成化肥用量、元素配比不合理、药剂过量使用等问题。
——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粮食收购环节。在粮食供求失衡时,为抢粮源,不顾粮质,盲目提高收购价格,在粮食供大于求时又杀价收购。
粮食零售环节。一部分人不讲诚信,追求牟利,短斤少两;对质量安全标准把握不严,甚至掺杂使假,侵犯消费者利益,又危害消费者健康。
农民自身素质方面。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准确地掌握市场行情,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造成了他们在粮食销售中的盲目性。
加强和改善粮食生产、市场调控的建议
——关于改善粮食生产的调控建议,包括:
建议广大农户和政府部门今后要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锻炼应对灾害的能力,未雨绸缪,加强管理,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如修建完善排水沟渠,邀请农业专家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讲解防风、排涝应急方法等等。同时也要加强保险意识,农户要积极入保,乡镇政府也要督促保险公司及时勘查测量,确保赔付资金到位。
落实相关惠农政策,稳定粮食价格。继续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国有粮食企业应积极探索储备粮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调剂余缺、调节市场的功能。政府部门在粮食总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定期发布粮食市场的供求信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扩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范围,加强对普通化肥、农药、良种等价格的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查处力度,制止坑农、害农、欺农现象发生,降低农民粮食生产成本,保护广大农民的权益。
加强技术服务力量,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建议有关部门对农户多加指导,农户也要多咨询、勤交流,积累化肥施用经验,科学使用药剂,更希望农药生产、销售部门在进行广告宣传和销售时,提示使用浓度及方法,让农户明明白白地使用,避免应用不当造成危害。
改变种粮补贴方式,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实行各项粮食补贴与粮食产量挂钩,让真正种粮的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促使农民多种粮、多产粮,同时,提高种粮补贴的标准,减轻农民种粮压力,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生产稳定。
——关于针对粮食流通问题的相关建议,包括:
创新粮食流通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依照《条例》对粮食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制止钻市场放开的空子,行不法勾当,坑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
加强监测,树立声誉,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强监测,从生产源头抓好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声誉。建立农产品的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产品质量管理要求,引导农户科学选用种子、化肥、农药等,将农产品质量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要大力提高农民自身素质。采取重点培训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迅速提高农民的营销和搞活农产品流通的能力,使广大农民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和信息意识,及时掌握信息、分析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提高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决策能力,减少“高价惜售,低价抛售”的现象。
(商河县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