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黔江杨代福:耄耋“老农业”的玉米育种之路
2013-06-14  浏览:298

  人民网重庆视窗6月14日电 (通讯员 李奉轩)在黔江,有位81岁的“老农业”,坚持进行玉米品种研究41年,先后培育出“咸三单交”等5个玉米新品种,被誉为“山区袁隆平”。他就是黔江区科协会员、农委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杨代福。

  1953年8月,21岁的杨代福从原四川大足农校毕业后来到黔江,被安排到当时的黔江县政府农业科担任技术员。

  “玉米是黔江乃至武陵山片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上世纪50年代的黔江,亩产玉米达到150公斤的农户,就可以被评为劳动模范。”杨代福说,当时玉米种植处于广种薄收阶段,要解决温饱问题,必须更新换代品种。

  就这样,老杨带领几名助手,在原两河镇进行玉米杂交制种实验。

  为了找到适合武陵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系,杨代福带领助手,前往贵州和湖北咸丰寻找优良亲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在咸丰大紫坊找到了几株优良亲本。

  在咸丰获得地方亲本后,杨代福又从四川省农科院拿回了一些优良亲本。他将这些亲本带到两河基地进行种植选育。经过4年的努力,1977年终于培育出适应性强、品质好、抗病虫、产量高的“咸三单交”玉米新品种。198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并在黔江周边、四川、重庆等丘陵地区和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亩产量达到了350公斤。

  1982年,老杨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在两河基地开展玉米品种改良研究。1991年,他们研制出的“玉米姊妹种”获得成功,大面积种植亩产达到400公斤。

  退休后的老杨,并没有停止玉米新品种研究。从1994年到2008年期间,他先后研究出“协玉一号”、“爱糯一号”和“爱农一号”三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大面积种植亩产超过500公斤。1996年10月,杨代福代表黔江农学会参加了在印尼召开的亚太种子协会第三届年会。

  如今,老杨在舟白街道窑坪(小地名)租用了6亩土地,继续开展他的玉米新品种研究。他说,他要为武陵山区找到更适合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提高老百姓玉米种植亩产量,从而增加农户收入。

下一篇:敦煌:大力整治规范农资市场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