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梁平:荫平镇返乡农民搞制种
2013-06-05  浏览:98

    新华网重庆频道6月5日电(徐本立)“朱高建这两年他回家搞杂交水稻制种发了,我们在他手下打工也挣“现匹”(人民币)。”6月4日,梁平县荫平镇光华村6组农民刘先英表扬她的老板。

    提起光华村杂交水稻制种老板朱高建,方圆几十里的乡亲都知道他是个本土名人。在村里什么行业都干过。后来到广东打工,当过建筑工人,做个生意,帮人看过店,跟随大厨学过手艺,近二十年的在外生活经历,让他认识和体会到故土情怀难舍,漂泊的生活不如围着田土转。2012年,该村借助农家书屋这个平台,在全体村民中开展了读书活动,农业服务中心邀请涉农企业在该村举办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讨论。刚从广东回来不久的他在听过两堂课实用技术后就是了“瘾”,在当村主任的兄长的鼓励下,决定规模发展水稻制种业,和乡亲们同奔富裕之路。

    听说朱高建要规模制种,乡亲都十分支持他干事创业,纷纷将260亩稻田流转给他建立水稻制种基地。周围160多名乡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的产业工人,为他当起了田间“保姆”。去年的杂交水稻种子以每公斤18.8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某公司。当地农民也获得36万元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租金。李世英等10多名留守妇女在制种基地的务工费在6000元以上。

    “我们这个老板十分厚道,不拖不欠我们的工钱,我们是上午8时下田,下午7点钟就领取工资。”正在田间管理的唐小朋说,今年朱老板的面积比去年少过20多亩,但付出的劳务性支出也在30多万元。

    据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介绍,像朱高建这样返乡从事杂交水稻制种业农民近年共有100多个,他们也与时俱进,制种规模大小完全跟着政策和价格走。

下一篇:政府推广矮抗58不出穗 又是种子惹的祸?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