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曹娜)三亚是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热带高效农业大市。4月24日,“美丽中国·幸福海南——庆祝海南建省25周年?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海南”大型采访活动百余名记者、编辑,走进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参观了解热带农业的科研生产活动。
据悉,“南繁”是指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作物种子工作者,利用我国南端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在海南岛南部开展农作物种子加代、鉴定、繁育、制种等科研生产活动。近半个世纪以来,每年到南繁季节,全国有20多个省(市、区)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民营科技企业的农业专家、学者3000-5000人云集到我省的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开展南繁工作。
南繁加快育种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坐落于科技工贸园区,作为“南繁”研究基地的重要一环,这里硕果累累、科技高超、学者云集……在听完该院工作人员的介绍后,网媒行的编辑、记者们纷纷为“南繁”的卓越成绩震撼不已,在与专家互动的过程中,大家都对三亚的热带农业竖起了大拇指。
“海南南繁基地,在加速农作物品种改良进程方面,具有全国绝无仅有的光温资源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该院院长助理陈老师介绍,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一般需8-10代,在内地,冬季不能从事大田科研生产,一年只能完成一代,育种周期为8-10年,而在海南南繁基地,一年可以完成2-3代,同样通过南繁进行新品种的鉴定、品种试验、亲本扩繁,也大大加快了优良新品种推广的步伐,这就是南繁的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培育出5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生产品种完成了6-7次的更新换代,在这方面南繁发挥了全国各地不可比拟、人工气候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甜瓜大王”吴明珠,全国人大常委、“玉米大王”李登海,棉花专家郭三堆、陈正华、赵国忠等一批着名农业专家,也长期在此从事研究工作。
“三亚不仅是一个滨海旅游城市,还是一个农业大市。”来自湖南红网的记者蔡娟说,她是第一次知道三亚有个南繁基地,也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很感兴趣,她觉得南繁加代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科学家的工作寿命,加快了品种选育种推广的进程,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南繁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有资料显示,南繁作物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1970年,袁隆平先生的助手冯克珊、李必湖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发现了野生稻花粉败育型雄性不育株(简称“野败”),袁先生利用这株“野败”,1973年在南繁基地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1976年成果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从1976年至2005年的29年间,全国杂交稻累计推广约45亿亩,累计增产近4000亿公斤。目前,杂交稻占全国水稻面积的50%,产量占全国水稻产量的60%。
另外,“玉米大王”李登海也曾通过南繁培育出掖单系列高产优质玉米品种10多个,推广面积最大时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4%。
据悉,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成功,进而在全国大面积的推广,使我国粮食生产打了一个翻身仗,粮食年总产量从建国初的1亿吨,提高到了目前的近5亿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下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贡献。
“南繁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解决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以来,全国各地到海南南繁的人数累计超过30万人次,面积累计达300万亩,生产水稻、玉米、小麦、高粱、油料、棉花、烟草、麻类、蔬菜、瓜果等28种农作物优良亲本种子近6亿公斤。
南繁成农业生产用种“储备库”、种子质量“鉴定室”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年需种量约为125亿公斤,保障农业安全首先要保证种子供应。
“我国是一个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每年主要农作物的制种基地都有可能因灾减产,利用南繁基地冬季生产种子、调剂补缺,是确保当年生产用种的有效途径。”基地负责人举例说,1976年长江以南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受灾,生产用种缺口较大,便大举在海南制种,当年的制种面积达20万亩,解决了这些省份的杂交水稻种子供需矛盾;2002年长江流域普遍遭受高温热害,造成杂交水稻制种大幅度减产,为此,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当年冬季在南繁基地制种超过8万亩,生产种子200万公斤,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用种的需要。
种子质量悠关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和农民的切实利益,确保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种子纯度,检验种子纯度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是田间种植鉴定。但是,冬季在海南进行纯度种植鉴定,可以直接准确判定当年用种的质量,可阻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据资料显示,从1995年开始,农业部例行对全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到海南进行种植鉴定。同时,各省(区、市)农业部门也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南繁鉴定,开展对辖区内商品种子的监督抽查。去年江苏省农林厅根据南繁种植鉴定结果,对纯度不合格的“两优培九”杂交水稻种子及时采取了禁止销售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根据近五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来海南开展南繁的单位有500多个,南繁人员超过5000人,南繁面积7万亩左右,每年给基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因南繁而带动的旅游、交通运输、劳动就业、社会服务等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三亚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南繁基地依托海南南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海南与全国其他地方紧密联系的平台,全国各地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从四面八方来到海南从事南繁工作,不仅直接带动了南繁地区经济的腾升,带来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促进南繁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