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在抽水灌溉农田。
俗话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最近几天,晴好的天气使得农村田间地头异常热闹,农民辛勤耕耘的身影成为春天最灵动的背景。最近几天,本报记者深入乡间走访,亲历春耕现场,问难处、听需求,真实记录来自春耕一线的声音。
一盼:雨水充足
“哒哒哒哒哒……”3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邻水县石滓乡大步口村时,田边的抽水机正不停地转动着,小河沟里的水通过管道流进了农田。
“前段时间虽然下雨,但是都没有下透,田里存不起水。”村民包严忠一手拉扯着水管,一手指着远处告诉记者,为了能够让田里都灌上水,不耽误农时,大伙便从河沟里抽水。
“今年缺水比起往年严重些。”村民彭德志告诉记者,为了抢抓农时,他家采取一边灌水,一边犁田的方式。“我们村处于这条河的中下游,要等上面有水流下来才能灌溉。”为了能够尽快把水引进田里,彭德志和家人有时不得不半夜抽水。
“现在我们最盼的就是下一场及时雨。”在大步口村旱育秧基地,村民杨国武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才下种,几乎全村的人都出动担水,那场面,看起来是既壮观又心酸哟。”
眼看着村民们为找水而愁,石滓乡党委书记方飞剑的心里更急,他告诉记者,如果再有一个星期不下雨,就得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春耕。
二盼:土地流转加快
“这两天我们忙着犁田、施肥,再过几天就能插苗了。”在邻水县石滓乡长龙村,记者见到村民彭坤龙时,他正用锄头把田里的肥料搅匀。
“这个田是业主承包下来种空心菜的。”彭坤龙口中的业主之一就是同村的退伍军人陈云,后者长期在外经商,得知空心菜在重庆市场很受欢迎之后,立马决定回乡种植。“我在全乡承包了300亩土地,全部都用来种植空心菜。”陈云告诉记者,他不仅自己承包水田,还带动村里其他人尝试种植。
“由于村里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闲置的土地很多。”石滓乡党委书记方飞剑告诉记者,村里剩下的劳动力根本不能种完所有田土,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乡里把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业主。“老百姓在业主那里打工也能挣到钱,比自己种庄稼划算。”方飞剑说。
“我们村今年有800亩土地都租给了业主。”朱家寨村的村民文方德告诉记者,“又轻松又挣钱,我们当然很高兴哟。”
三盼:农机连片耕作
虽然已是鸟语花香,春光明媚,但岳池县鱼峰乡顺天寨村村民杨燕心里却一点儿也“明媚”不起来。从去年冬天开始到现在,虽然下过几场雨,但雨量都比较小,很多田都快干涸了,他开始维修起家里的小型抽水机。
“春耕开始,我们得抓紧做好抗旱保苗的准备。我们组里抽水机只有一台,每当遇到干旱,就是我们最愁的时候。”杨燕满脸无奈地说,“全组的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连抬抽水机都困难。”
受交通和农田基础设施限制,各种现代化机械难以大显身手。“我们组里最大的难处就是公路不通,大型的机械根本就来不了。”杨燕站在一座一米多宽的狭窄桥梁上,道出让她揪心的问题,“这座桥实在太窄,而且是预制板搭建的,大型机器根本就通不过。我们现在最盼的就是能够让公路连通,实现农机的连片耕种。”
四盼:获取更优良种
在岳池县白庙镇杨柳村8组,记者遇到了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董永华,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植水稻20余年,现在还种着近30亩田地,对水稻品种的选择是很有研究的。他拿出一包“冈优188”说:“一公斤这样的种子售价80元左右,和普通的种子价格相差无几。去年我种下后,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比普通种子亩产高出近200公斤,而且种出的水稻抗倒伏能力强,特别适合机械收割。”
董永华给记者算起了去年的收入:“去年我栽种优良品种,由于产量高,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除去人工费、购买种子和农药化肥的费用,每亩可净赚500多元。”不过,作为种粮大户的董永华还有更高的要求:“听说现在培育出了新的品种,亩产可达900多公斤,如果能够种上那样的水稻种,我们的收入还会更高。”(广安日报 岳瑛 肖勇 龙维平 实习生 徐瑜 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