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华 摄
尽管离春季农业生产用工高峰还有一个多月,但我市涉农地区的农业企业已经开始“先下手为强”了,昨天,大连好地种业负责人辛学锐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就要到周边的几个村子提前招工,而以往,招工至少在4月初开始。
金州新区华家街道一位干部表示,“由于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主要是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以及家庭妇女,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企业也面临生产高峰招不到人的难题。这一矛盾目前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一些企业多、发展快的涉农乡镇(街道)。”
以金州新区华家街道为例,目前全街道有农业企业约20家,其中不乏天宝、裕曼、好地、佛伦德等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年用工量近万人。但随着落户企业增多,近两年来用工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季节性“用工荒”更突出。
据了解,农业生产呈现季节性特点,即便是有了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技术,很多工作还是离不开人工操作,因此农忙时企业必须雇佣大量小时工。位于普兰店市丰荣街道长山寺村的大连众帮德宝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德宝说,该公司有长期固定员工50人,但农忙时需用小时工100多人,员工流动性大、招工困难以及员工年龄偏大都是农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孙德宝认为,农村地区也应像城市一样建立用工信息发布平台,让更多人及时获知用工信息,使更多农民就近参加企业生产。“但从长期看,农村、农业留不住年轻人,这是一个本质上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
在城市里,从乡下涌来的中青年人随处可见。他们丢掉了家里的农活,希望在这里有自己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