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 晨
春节刚过,大棚、田野里忙碌的身影不断增多。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一些种养大户,听听他们今年春耕有什么新的期盼。
一盼农资不涨价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作为春耕备耕最重头的内容,就是农资供应问题了。那么,新年农民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又有什么新需求呢?
春节一过,海门工业园区新海门人丁云勤更不得闲。他一边要做好施肥、清沟、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一边还要订购农资等,为下一季生产做准备。
去年,承包近800亩农田的老丁喜获丰收, 小麦和莲藕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丁云勤说,这几年国家重视粮食生产,各类补贴名目众多,小麦收购价格也略有上升,种小麦的效益不断好转,因此,今年多种了一些。
对于老丁这样的种粮大户,眼下最关心的就是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了。因为,现在种粮效益还不高,对农资价格变动还是很敏感。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受农资价格影响,生产成本连年上扬。丁云勤给记者算了笔账:像化肥,因为涨价因素,去年每亩支出提高了10元,每亩需要花费60元成本;种子涨幅不小,从过去每亩20元,涨到现在的30多元;人力成本涨幅也挺大,过去一天要80元,现在要100元。
“我就想知道,今年的农资紧俏吗,会不会涨价?会涨多少?”丁云勤说,如果要涨,要不要早做准备,多储存一点?政府和相关部门,会有什么具体措施,平抑农资涨价,别让农资涨价挫伤农民种地积极性。
二盼科技多下乡
前几天过年,刚刚忙碌了一个季节的草莓种植户们有了难得的空闲时间。常乐镇草莓种植户陆忠信却耐不住寂寞,还是经常会到草莓大棚里走走。今年,他种植的草莓大丰收,10个棚春节期间每天都有好几十斤草莓上市,上市的草莓平均每斤销售价格在20元以上,每天的收入近千元。
“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力量。”陆忠信说,以前他种的草莓品种是“丰香”,这个品种不错,但是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不断下降。后来,村里引进“红艳”草莓品种,他尝试种了几亩,觉得很不错,效益比较高。如今,他一直种“红艳”这个品种了。
“科学的种植,更需要科学的管理。”陆忠信说,村草莓合作社经常请来老科协农业专家、扬州大学农科院专家来给我们上课,教我们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喷滴管培灌、草莓地放蜂等农业新技术,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和资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草莓的科技含量。草莓的口感、外形等品质大幅提升,售价一年比一年高。“我们的亩效益已经从原来的1.2万元升到了1.8万元,这都是科技的功劳啊。”陆忠信说,“所以我希望,今年能有更多的新品种、新技术走到我们身边。”
三盼销售门路广
春节里,在悦来镇裴蕾村,扎根海门12年的外来果农张传清在果园里施肥、清理,也是忙个不停。
去年,张传清承包的近百亩果园获得大丰收,桃子、山楂、苹果等水果销售一空。张传清告诉记者,这多亏了村专业合作社的帮忙。裴蕾村专门成立了海果果品专业合作社、特色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帮助像张传清这类的种养大户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自己卖水果赚的是小钱、辛苦钱,通过合作社卖水果才能赚大钱、轻松赚钱。”张传清说,在海门闯荡,自己人生地不熟,卖水果缺少门路,还额外需要一笔开支。自从村合作社主动服务,帮忙解决销路问题,他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果园的打理上了。在海门创业,自己感觉更踏实,也更有发展前景。
根据张传清的计划,他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他笑着说,希望今年合作社能继续帮助他打开水果销路,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和市场流通服务,引导和组织他们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