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种粮不抵打工 效益低影响种粮积极性
2013-02-18  浏览:166

  新华报业网讯  南京市浦口区统计局日前完成的一份农户抽样调查报告提醒,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前面对三只“拦路虎”:效益偏低导致农民“不愿种”、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不敢种”、青壮劳力不足导致“不能种”。

  “从收益看,去年我区农民工日工资水平约80元,相当于种粮农民日均工价近2.5倍。一个农村劳动力种一亩粮食的纯收入,还不如打半个月工,明显偏低。”报告撰写人倪明介绍,接受调查的60户农民去年每亩小麦水稻的种植成本分别为437元和703元,扣除各自补贴51元、76元后,每亩净收益分别只有217元和877元。“可以说,在外打工的农民尝到了甜头,在家种田的农民吃尽了苦头。”

  倪明表示,补贴发放的方式也挫伤了部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目前,粮食补贴的对象是承包田亩的农户,而现实中有不少农民早已外出打工甚至举家搬迁,责任田早已转包给其他人,而补贴却照拿不误,存在“种粮的拿不到补贴,不种粮的反倒有补贴”的不合理状况。

  “‘不敢种’是因为这些年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逐年攀升,而成本动态变化、居高不下,是种粮农民难以控制的。”倪明说。调查显示,与2006年相比,去年尿素、复合肥、碳铵肥、种子和人工费的价格,年均增长8%、15%、16%、17%和17%,虽然粮食收购保护价不断调整,市场价也有所上扬,但粮食价格的涨幅仍小于农资价格的涨幅。有农户反映,“现在国家多给的一点补贴钱,还抵不上一袋化肥涨的钱。”

  至于“不能种”,则与青壮劳力明显不足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大多是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文化偏低的“386199”部队(“38”指妇女、“61”指儿童、“99”指老人),无论是体力还是应用新技术的能力都较弱。 (吉强)

下一篇:973计划作物抗病育种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