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命根子。“两杂”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全县大春粮食生产的成败。2013年伊始,达县五措并举,强化“两杂”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种安全,为全县大春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一是强化备案登记。县种子管理站对进入达县市场“两杂”种子按照作物种类、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销售数量及价格、产销企业、分支机构或代理商等管理项实行了备案登记。目前,对已备案登记的105个水稻品种、101个玉米品种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档案,理清了种子销售源头,利于快捷方便追溯种子质量事故。
二是严把质量关口。对该县5家“两杂”种子代理商进行了第一批次质量抽检,目前共抽查58个品种(其中水稻35个、玉米23个),正对该批次种子的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指标进行严格的抽样检测,近期拟进行第二批次抽检,检测不合格品种严禁上市坑农,确保了农民用种安全。
三是严格市场检查。目前,该县出动种子管理执法人员120余人次,对20个乡镇的105家经销摊点、5个县级代理商进行了拉网式逐一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手续是否齐全,经营档案是否健全,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严厉打击假冒、套牌、侵权和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目前,已查处未经批准引种案例1起,标识标注数字和名称与审定公告不一致案例5起,审定名称比其他标识文字未大于1倍案例3起。计划在春节前对全县64个乡镇再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
四是搞好品种推介。种子管理站邀请种子、农技、植保、土肥等农业专家召开研讨会,专家们认真分析了该县2012年大春农作物对比展示试验参试品种和近年大田生产种植品种的表现情况,推介出产量高、抗病虫(逆)性好、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16个、玉米品种7个供2013年大春种植。
五是强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达县电视台“关注三农”电视节目、达县党政网、报刊、广播、简报等舆论工具,及时向全县发布品种推介、种子市场供求信息、质量检测情况和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引导农民正确选种、科学用种和良种栽培,有力促进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和良种高产技术的落实,为我县粮食稳定增产保驾护航。(达县种子管理站 王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