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甬优系列良种从何而来?--“甬优 12”诞生记
2013-01-14  浏览:196

《 农民日报 》( 2013年01月14日   07 版)
 
    2012年11月27日上午,种粮大户许跃进亲自驾驶着收割机,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的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里收割,单季晚稻攻关田亩产1014.3公斤的记录就在这块地上诞生了。
 

    本报记者 胡立刚 文/图

    “甬优12籼粳杂交单季晚稻攻关田亩产1014.3公斤、百亩方亩产963.65公斤!”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话音刚落,掌声潮涌。这是2012年11月27日下午两点多,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的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里场景。

    宁波农科院院长、甬优系列品种研发推广核心团队主心骨马荣荣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说:“这是季风气候地带水稻产量的一次突破,也是我们研究人员和种粮大户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又一次极限挑战。此次纪录的诞生,为种粮户和科研人员确定了努力方向,也为长江中下游‘甬优’系列水稻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以抗台抗洪见长的甬优12,是宁波市农科院专家运用水稻籼粳杂交有利性状集聚技术育成的新一代超级杂交稻,2011年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据介绍,普通水稻的平均亩产为460公斤,而这次“甬优12号”的平均亩产为963.65公斤,亩产是普通水稻的一倍。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普通水稻相比,“甬优12号”超级水稻高度更高,茎秆更壮,颗粒更饱满。

    马荣荣认为,该品种在三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产量高。一般亩产水平600公斤,高产田块700公斤以上;二是抗倒力强。甬优12株高在1.25米左右,但由于茎杆粗壮而坚韧,因而抗倒力极强;三是功能叶寿命长。去年在齐穗后的60天,仍保持3张以上的功能叶。

    记者数了一下颗粒,普通水稻为160粒左右,而“甬优12号”达300粒左右。马荣荣介绍,“甬优12号”的高产量可以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也意味着中国可以节约大量的耕地种植其它经济作物。

    良种是高产的决定性因素,甬优系列良种从何而来?

    马荣荣说:“籼粳杂交难点是不育性,正像马驴配产生的骡子无法繁殖后代,籼粳杂交后子一代本身存在难孕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荣荣和团队几位成员进行了刻苦钻研。

    记者了解到,围绕甬优良种,宁波组建了独特的核心团队,宁波市农科院的水稻专家、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种粮大户一个都不少。

    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说,结合粮食功能区建设,我们推出了首席专家加科研团队加种植大户的“三结合”体制,给种粮大户针对性技术指导,及时解决难题。

    “这些年我们对高产超级稻的研究,几乎如同生产制作精品那样精确精细,包括根据当年的气候变化,哪一天播种插秧、哪一天施肥、哪一天灌水放水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鄞州区农技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杨筠文说,以前高产稻谷头重脚轻,最怕倒伏,而这几年我们在推广甬优系列中多次遇到12级台风和10级西北风的轮番攻击,当地许多电线杆和大树都被吹倒,而甬优超级稻依然挺立不倒,其中的原由是我们采取了多项技术手段,保证超级稻拥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

    “甬优系列能够迅速推广,实现大面积高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注重机制创新,努力探索集科研育种与市场推广为一体的种业发展新模式。”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王晓燕说,1999年,宁波市农科院与市种子公司签约,在国内育种团队中成立了第一个知识产权共有、市场风险共担、经济利益共享的战略同盟。

    王晓燕说,这些年来,公司与育种团队配合,先后解决了20多项推广中的技术难题,如今我们每年给育种团队回报的经营收入有200余万元,相当于同期国家科研拨款的50%,大大增强了育种团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下一篇:农业技术培训 北京德农给农民超值难忘的服务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