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和他的五个“娃”
2012-12-17  浏览:204
提到自己培育的小麦品种,赵瑜很是骄傲

提到自己培育的小麦品种,赵瑜很是骄傲

  记者 秦振

  在扶风县豆村农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个头不高,两鬓斑白,衣着简朴的更像农村里的邻家大爷。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耗尽了半个世纪的岁月,将自己像颗种子一样默默扎根在这里的土地。

  他就是赵瑜,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选育品种,无私奉献的他如今已年过七旬,可为农服务的心,却从未变老,到今天依然奔波在农业科研推广的第一线。

  12月13日,记者跟随“十八大精神在三秦”采访团专程前往扶风县看望赵瑜。坐在赵瑜的家中,老人与记者话起了过往。赵老说,自从大学毕业来到陕西,他这一来,就待了53年。

  赵老出生在甘肃省永登县的一个贫困山村,小时候,他目睹着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却依旧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贫困生活,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回忆起家乡生活,赵老告诉记者:“儿时的这些记忆,是我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育种工作最原始的动力。”

  “我的圆梦路像是一个轮回”

  为了实现自己的绿色之梦,赵瑜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在大学里,赵老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类科研活动,丰富着自己的农业科学知识。

  “其实,我能获得在小麦育种事业上的成就,离不开蔡旭先生(我国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的启蒙与感染,当年我在聆听了蔡先生讲授的小麦育种课之后,有幸在蔡先生门下参加了近一年的育种实践。在蔡老师的熏陶与不断的科研实践下,我开始爱上了小麦育种事业。”回望几十年的育种之路,赵老始终记得蔡先生的谆谆教诲: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

  大学毕业之后,赵老主动放弃留京机会,被分配到陕西省农业厅工作。可为了圆自己的绿色之梦,他又放弃了留在都市的机会,直奔我国早期的农业科研硅谷-武功。

  从甘肃山区到北京,从北京到西安,从西安又到当时的农村小镇杨凌,最后从杨凌再到地处偏僻的豆村农场,赵老踏上了小麦育种的漫漫征程。

  回顾自己的大半辈子,赵老告诉记者:“我这几十年圆梦之路,就像一个轮回,从山村到城市,从城市再到农村。有人说我傻,可我不觉得,这些正是造就我小麦育种事业成就的基石,我不后悔。”

  “我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5个"娃"

  赵老初到豆村农场之时,这里除了土地和一些草棚烂房之外,什么也没有,甚至连吃水都很困难。赵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用当地乡亲们的话来说,当年的农场就像个破烂摊。可我不觉得,我看中的是这里能代表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广阔土地,这是个搞育种的好地方,其他的硬件条件都可以慢慢改善。”

  赵老就是拿着一把镊子、一支铅笔、一个记事本开始艰难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赵老不断地有品种问世,他的工作也开始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1973年,作为奖励,省农业厅为赵老在豆村农场盖起了一个小院。

  赵老指着小院告诉记者:“你看,现在的硬件条件是不是好了很多,这个院子已经有40多年了。”

  小麦育种周期长,难度大,育成一个小麦品种,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关于育种,赵老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方法:“我认为,小麦育种,品种不光要看"大节",更要看"晚节","腿长命长"的品种才是好品种!”。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院士曾说,育种家都把选育的品种看做是自己的“娃”。

  这样说来,赵老就有8个孩子,除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半个多世纪的执著坚守,赵老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另外5个孩子,5个“娃”都姓武,分别叫“武农132”、“武农99”、“武农113”、“武农148”、“武农986”都是他选育的小麦品种。

  这5个小麦品种,在我省和黄淮麦区其他几个省推广6000多万亩,惠及无数农民群众,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赵老用艰辛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地圆着自己的“绿色之梦”。

  现在,赵老已经78岁了。在普通人眼中如此高龄早应该退休享福了,可赵老却依然没有停下他前行的脚步,因为对现在的他而言,仅仅保证百姓“吃饱”是不够的。赵瑜说,“过去讲求高产优质,但那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满足温饱最重要。而现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吃的质量也必须提高。”

  为了替百姓创造出既安全又健康的粮食,赵老又埋头开展新的研究,最新育成的优质强筋新品种“武农986”就在高产的前提下实现了优质的突破。赵老说,他现在的目标就是继续不断的前行,一定要让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下一篇:辽宁农发行扶持种业龙头企业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