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嗒嗒……”10月11日一大早,在河北省望都县中韩庄乡南曹庄村田地里,村民曹盼欣开着带石碾的拖拉机在自家地里对播下的冬小麦进行镇压。“碾子碾过后,土壤实着了,麦苗根扎得牢,不怕冻。”曹盼欣说,村里有20多个石碾,每到寒露节气那阵,石碾忙得很。
说起今年的玉米收成,曹盼欣喜笑颜开。全家16亩玉米地收割的玉米拉了22车,估算亩产超1300斤。今年在播种小麦时,曹盼欣除每亩用了一袋配方复合肥外,还施用了钾肥。“钾肥能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提高产量。”曹盼欣说,这几年通过在当地职教中心的系统专业学习,科技种田的知识掌握了不少。
“肥沃的田野里育出好多像曹盼欣这样的‘品牌’庄稼汉。目前,拥有2200余亩耕地、1300多口人的南曹庄村,成为了周边村庄参观和学习的地方。”村支部书记韩万成自豪地介绍,农业不再是传统的产业,南曹庄村的保丰小麦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占军番茄合作社,让小农户变成了大合作,科学种田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这几年,南曹庄村紧紧抓住当地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农业科技人才大战略,村里农家书屋拥有上万余册图书,远程教育每晚播放有关种植、农业示范园建设等影像。几年来,全村多名村民通过参加县职教中心的学习,获得了国家承认学历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如今,南曹庄村正把农技员和书本的技术知识力量变成农民自家的粮食产量。
前年,曹盼欣就把“三密一稀”的小麦播种形式改成了15公分的等行距播种,去年又把等行距播种改成了无垄种植,每亩产量突破了1100斤。“品牌”庄稼汉的高产创建,使今年全村一半以上土地实现了小麦无垄种植。当了几十年木工的村民牟景现,通过参加农技校的学习,从2009年开始种了10多亩的冷棚和温棚蔬菜,每年净赚6万多元。
“农是百行本,田间自有乐。”曹盼欣说,现在他再也不为增产增收的事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