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一块地种百余种玉米
2012-09-27  浏览:142

梁海波展示新品种玉米。苏秋芳摄

  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苏秋芳

  钻进丰台王佐镇这片不大的玉米田,似乎能从空气中闻到丝丝缕缕甜甜的味道。身旁的技术员梁海波,却无心享受这份惬意。对于他来说,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几年前,这儿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玉米地。”梁海波一边将测试仪探进土壤中检查墒情,一边介绍说,“今天,它的身份可大不一样了。”

  2014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种子大会,这块地正是种子大会农作物新品种的展示基地。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企业代表,将齐聚这片地,看着果实挑选良种。

  这块60亩的新品玉米试种区,别看面积不大,却汇集了全国玉米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能种在这里的,都是全国最棒的品种。

  优中还要选精。为了轮选出最好的新品,并把它们优良的性状完美展现出来,老梁每天都像呵护“心肝宝贝”一样照看着这片玉米田。“测墒情、疏叶片、查虫害……一天10道工序一样不能少。”梁海波说。

  沿着整齐的畦垄,一路向东,每隔20米梁海波就要测一次墒情。测量的同时,还要检查一下玉米植株之间的疏密程度。“这片甜玉米有点过于密了,您瞧,叶片之间相互遮盖,光合作用不充足,这会影响玉米的口感。”梁海波说罢,在笔记本上麻利地记录下来,为下一茬种植留下参考依据。

  “这是双色先蜜,那是京彩甜糯,还有这边的晋糯10号……”梁海波摩挲着宽大的玉米叶片,一株接一株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记者边听边记,忙得不可开交,可不一会儿便看得眼花缭乱,认得张冠李戴了。“不怪你,这里种着全国各地的110个新优鲜食玉米品种呢。”梁海波笑说。

  眼下正是玉米采摘期,一旁地块上的工作人员已开始忙着收获,梁海波则负责记录果实性状,以此判断氮磷钾肥料配比是否合理。

  一排排的玉米棒子被摘下来,按照不同品种分门别类码放。刚才从外观上很难区分的它们,现在一剥开外皮,区别立现:有黑色的、有五彩的、有莹白剔透的……

  拿起玉米棒,梁海波从头到尾看得仔细,还不时用指甲掐掐玉米粒,检查是否饱满。

  “这种籽粒最洁白的,就是咱北京自主育成的‘京科糯2000’。”捧起一支莹润如玉的玉米棒,梁海波说,这品种煮熟后粘软而富有糯性,糯中还带甜,放凉之后,籽粒不返生、不发硬且绵软适口。

  “可别小看了这个‘京科糯2000’。”老梁一边做着记录一边说,这种品种现已遍布各省,占到全国糯玉米总面积的一半多,还大量出口到韩国、日本以及欧美国家。

  “2006年前,这片地里种的也是玉米。但那时候种的只是普通玉米;而今天种的,却能走向五洲四海。”迈步走向另一片玉米田,梁海波语带自豪。

下一篇:武汉召开现代蔬菜业和种业发展规划评审会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