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商务网
www.chinaseed114.com
玉米涨价,农民赚头却少了
2012-09-22  浏览:320

   中国江苏网9月21日讯 9月12日上午,东海镇武东村村民陆菊一大早就骑着电瓶车,把今年收获的玉米粒送到附近的粮食收购点。数着到手的一沓钱,陆菊心里乐滋滋的。“今年种了1.5亩春玉米,收了800斤干玉米,按照每斤1.3元收购价计算,也有千把元的毛收入。”陆菊笑着说。

  回到家,陆菊习惯性地拿出纸和笔,然后算算净收入。几分钟后,陆菊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虽然玉米收购价涨了,但是细算下来,我们赚的钱却并不见涨。”陆菊说,经过精心培育,今年的玉米长势较好,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0公斤,收购价也达到每斤1.3元,而且价格一直坚挺。按理来说应该受益才对,但一盘算,却发现今年种植玉米的亩收益比去年少了六七十元。

  玉米价格涨了,由于价格增加而产生的那部分利润到底进了谁的口袋?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主要有两大因素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一是种植成本比往年有大幅增加。今年,玉米种子、化肥用料和农药等物资的价格都上涨了,而且上涨幅度大于玉米售价上涨幅度,因此出现了价格上涨农民并不获利的情况。还有一个农民获益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利润进了流通领域。

  粮食小贩方永新最近经常走村串户,忙着从农户手里收购玉米。谈及收购行情,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以每斤1.15元~1.25元不等的价格从农户手里‘吃进’,再以高1毛到2毛的价格卖出去,虽然利润薄一点,但积少成多。”

  据了解,我市收干玉米面积共有24万亩,绝大多数玉米经像方永新这样中间商的手,流向了畜禽养殖领域,其中又以生猪养殖场消化最多。但是由于今年养猪行情不好,玉米涨价带来的高成本并没有成为养猪场获利的动力,反而会致使其亏损。究其原因,利润进了流通领域,农民得到的利益甚至小于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的涨幅。

  面对玉米收购价格上涨,农民“没受益,反受伤”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缺乏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是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我市不少农民还习惯“小打小闹”,长期沿袭着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一些粮食大量上市时,又经常快速低价抛售。为此,建议农民应该抱团发展,建立专业的粮食种植合作社,帮助农民实现粮食种植、收购、加工、储备、销售一体化。能够利用二次分配机制,把一定的利润返还给种粮农民。

下一篇:麦种的名字怎是手写的? 上一篇:《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关闭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