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湖北省谷城县各乡镇秋播生产已拉开序幕。种植蔬菜颇有名气的该县某村农民已开始腾茬整地播种蔬菜。一位70多岁的农民说,他刚播种上的1亩多地的白萝卜,请机械整地花了100多元,2盒优质种子花了100多元,1包复合肥花了100多元,还不算自己投劳的工钱,已经花了500多元。
有播种,肯定就有收获。可当笔者问他成熟后,能收入多少钱时,这位农民却摇起了头,说心里没底,能不赔钱就好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农民说,去年也是种萝卜,长势各方面都很好。可销到市场上时,每公斤只有1毛2分钱,即使不算入请人帮忙每公斤4分钱的劳力成本,最后还倒贴几百块。村里不少农民也种了白萝卜,见没有市场销路,干脆毁了重种下一季。可毁种、拔萝卜也要浪费人力、物力,又要往地里贴钱。无独有偶,谷城县某镇种植山药的农民,也在感叹山药价格太低,保不住本。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饱和。农民种地总是希望获得好收成,可他们播种时,对收获后市场是个什么情况,是赚是赔,心里没底,很是迷茫。
那么,明知价格不好,或是贴钱为什么还要种呢?当地农民表示,种萝卜、山药习惯了,土地也生长这些作物,而且质量相当好,不种这些又不知道该种什么。种菜的农民,明知收获后不会卖上好价钱,会吃“败仗”,可还要“三分钱买,两分钱卖”,其中多有无奈。
针对因信息不畅,菜贱伤农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曾经力推订单农业,但是经笔者了解,谷城县的农民从未尝过这样的甜头。“当然希望订单种植,可订单在哪里?”一位农民困惑地说。
农民期待改变盲目生产窘境。盼有关部门能对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给予指导,畅通市场信息,不能再让农民往“死胡同里钻”,不能等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了,再去帮他们“吆喝”,当他们的临时“推销员”。笔者建议应像抓工业生产、招商引资那样,帮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培养鼓励农副产品经销,拉动、激活农产品收购价格。培养扶持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让他们给农民下订单,让农民得好处,过上富裕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