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30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7月27日早上6点刚过,中牟县大孟邮政所的大铁门便被擂得山响。
“来咧,来咧……”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后,大门“咣”地一声打开了。
“来三袋‘金大地’,趁这两天地里还有潮气,给玉米追追肥。”北冯庄村的李家富对开门的王宁说。
开门,装料,付款,最多三五分钟,李家富就骑着三轮车消失在门前街道的拐角处。
送走了当天的第一位顾客,王宁开始麻利地整理码放在屋里的肥料、种子。这间紧邻邮政营业室的房间内堆放着好几种不同品牌和功效的肥料。“现在正是玉米拔苗的时候,不少农户都要给苗儿追肥,这几天买肥料的人特多。”王宁说。
刚入而立之年的王宁正式身份是大孟邮政所所长,农资商店老板其实是她的“第二职业”。
王宁说,大孟邮政所是个纯邮网点,服务31个行政村5万多村民,除1名投递员外,她既是所长也是营业员。
2006年,刚到大孟邮政所时,王宁看到的情形是:一方面是老百姓常常因为买到假化肥、假种子而蒙受损失,一方面是所里传统信函业务不断下降,现有房屋闲置,渠道未能充分利用。
如何发挥邮政服务农村的传统优势,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实现农村邮政业务的新突破?王宁琢磨着就从和农民关系最密切的农资销售入手。从年销售3吨的“小打小闹”起步,王宁开始了她的农资销售“速递”新征程。
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提出“做大做强农村邮政物流,使邮政物流成为农村物流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有了政府的支持,俺的劲头更大了。”当年,王宁的农资销售一举突破200吨。到2011年,销量更是达到了600吨。短短几年时间里,王宁把农资销量提高了200多倍。
销量的节节攀升也改变了王宁的生活工作节奏。她常常是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晚上七八点天都黑了才关门。
红火的生意不仅让大孟所在全县邮政系统评比中连续几年占据榜首,同时也让王宁收获了另一种快乐。
“邮政所卖的化肥、种子,俺们放心哩。”李家富说。
“一开始大家对邮政所卖农资不是很认可,现在十里八乡很多人都认识我。”王宁说。为了对“症”下“料”,她还经常去田间地头测土壤、看苗情;遇到年长体弱的顾客,她更是肩扛手提帮着装卸肥料,甚至自己骑车送货到田间地头。
“看报纸上说,今年咱省夏粮又丰收了,真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这里面多多少少也有俺一份贡献呢。”说到这儿,王宁笑成了一朵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