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稻谷躬身点头,金灿灿的玉米露齿含笑,高高挂的诱虫灯媚眼频闪,间套种的玉米、大豆、穿心莲等相依相偎……7月,丰收正“热”,“赶圩”更“热”——在南宁、桂林两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来自全区各地近两万名农业干部、技术人员、涉农商企和种植大户,穿流田间地头,“货比百家”,悉心挑选钟情的名特优新农作物品种。
这个任何乡村农贸市场和城市超级市场都无法相比的选种“大圩”,就是广西在全国独创的“看禾选种”现场。这一大型科技服务活动2004年首办以来,已经连办9届。今年,首设企业高产创建分区,让种子企业“真枪实剑”打擂台;首创网上展示平台,让全国全球有意之人网上“同赶圩”。
9年来,“看禾选种”活动集中展示作物新品种5000多个,先后吸引20多万人参与,累计推广水稻、玉米良种两亿多亩,促进增产粮食共计60亿公斤。因种植面积波动和粮经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广西粮食生产一度出现的下滑趋势,“看禾选种”第二年开始逐步扭转,从此全区人均有粮稳定在300公斤以上。
如今,“看禾选种”活动一步步延伸扩展到“看菜选种”、“看蔗选种”、“看瓜选种”、“测产选肥”等新领域,推动广西主要农作物品种全面更新,目前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6%,粮食、桑蚕、糖蔗、水果、蔬菜、木薯六大优势产业跻身全国前列。
此前,种子经销企业总喜欢找农业部门,希望政府帮助推广自家良种。谁比谁更好?由谁说了算?选谁作重点?广西农业部门不偏不袒,萌发一个好创意:每年划出一片地,让有意在广西推广良种的国内外公司各自种植示范、“同台比武”,成熟时节邀请各地农业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来赶一次“大圩”,现场参观,亲自比较,自主选种。
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谈起“看禾选种”、“示范比武”,特感欣慰:良种良法由政府推介变市场竞争,公平、公开、公正,企业、农民、农技人员皆大欢喜。
“赶圩人”有个比喻:土的洋的“靓作物”同地示范,任人挑选,就像“百里挑一选媳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评说:“看禾选种”体现“良种、良田、良法、良态”新理念,在全国同类活动中创新启动最早、展示品种最多、良法推介最佳、参与人气最旺、推广面积最大、带动效果最好。
■短评
科技创新需要“配套创新”
良种良法“示范比武”,创意之妙,操作之巧,方式之新,令人叹服;这一科技创新“大圩”,规模之大,持续之长,效果之好,令人欣喜。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词。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有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从“看禾选种”到“看菜选种”、“看蔗选种”、“看瓜选种”、“测产选肥”……一年又一年的扩展延伸,一步又一步的“系列创新”,其意义已经超越良种良法推广,已经超越科技创新范畴,同时成了“配套创新”的生动展示。
“看禾选种”之田,已经发展成种子事业的竞争田、农民朋友的选种田、农技人员的实验田、领导决策的参谋田,功能多多;“示范比武大圩”,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科技进步,效果好好。
科技创新的威力,需要“配套创新”来放大效果。让我们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都来推出更多的“配套创新”吧! (记者/袁琳 通讯员/梁家炬 刘学慧)